【德国内外】美联储四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央行今年向何处去?

 

袁杰博士

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相关报道:

【德国内外】德国政府为何叫停“北溪2号”项目?

……

美联储已决定加息0.25%。虽则就抑制高通胀而言, 这一举措实属杯水车薪,但无论如何美国朝货币政策正常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欧洲央行现在则仍对加息持观望态度。

这种踌躇不决的做法孕育着风险。

01
加息“靴子落地”

美国今年2月通胀率同比上涨7.9%, 创40年以来新高。这个数据比1月份又高出0.4个百分点,超出专家们的预期。

据分析,乌克兰战争导致的油价飙升尚未对此产生影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特别是由能源价格推动的。2月份汽油比一年前贵了38%,二手车价格上升41%,食品价格上涨8%。

如果把激烈波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从通胀率中剔除出去,核心通胀率则为6.4%。据称,这也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值。

美国今年2月通胀率同比上涨7.9%, 创40年以来新高

美国劳工部3月10日公布的上述数据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在即。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3月2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就已主张在本月加息0.25个百分点。

但美联储鹰派要求采取更激进的加息政策:现在先加息0.5个百分点,7月份再加息1个百分点。美联储鹰派官员、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就表示“我们的公信力正岌岌可危。”他声称,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联储能控制住通胀,通胀最终会失控。

据分析, 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美联储确实可以大幅加息, 并对经济增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美国经济突然显得脆弱起来。

据报道,美国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已预计全国平均汽油价格为每加仑5美元,并认为在未来一年半内美国切实有可能陷入衰退。美国银行前不久也已将其对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3.3%。

为此,鲍威尔在上述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就警告称,鉴于乌克兰战争,经济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因此,中央银行必须灵活应对。人们担心,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供应瓶颈加剧,从而造成通胀率进一步攀升。

这位美联储主席现在希望通过适度加息来实现经济“软着陆”。毕竟人们必须汲取历史教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的通胀率高于现在,1980年3月甚至达到14.8%的峰值。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采用“休克疗法”, 不惜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1979年的平均值为11.2%,1981年6月达到20%的峰值;最优惠利率1981年也上调至21.5%。

然而,虽然沃尔克成功地治愈了顽固的高通胀,但同时也使美国经济1980年至1982年陷入衰退,期间全国失业率升至10%以上。

为了避免重蹈沃尔克的覆辙,鲍威尔这次力主小步加息,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图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已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 – 0.25%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 – 0.5%区间。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但今年2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达7.9%,而美联储所设定的长期通胀目标是2%。因而,美联储的上述举措最多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总算迈出了加息的第一步。

接下来数月中,美联储是延续现在小步加息的做法,还是迎合鹰派的要求,大步加息,现在尚不得而知。因为对于美联储来说,眼下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评估。从目前来看,美联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也是出于无奈之举。

图片

02
欧洲依然观望

虽然美联储已朝货币政策正常化迈出了第一步,但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央行仍对加息持观望态度。

十多年来,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灌注流动性。因而,许多经济学家早就预言通胀会卷土重来。

当然,这些年来情况也有了变化。德国经济学家福尔克尔·维兰德(Volker Wieland)早已指出,与过去年间相比,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之所以会激增,不仅是因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在增加,而且还因为一般商业银行发放了更多的贷款,以致银行体系内的流通货币量在扩大。

为此,这位经济专家声称,“一旦货币供应量激增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下去, 迟早将会导致价格持续升高。”说得明白一点,通胀看来不可避免。

维兰德并表示,如果走到这一步,欧洲央行就不得不收紧其宽松的货币政策。

首先,欧洲央行应该停止其债券购买计划, 然后是削减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存量。如果较长时期存在价格压力,那么欧洲央行“还必须提高利率”。

由此可见,一旦通胀率持续超过欧洲央行所设定的“低于但接近2%”的目标值, 欧洲央行将不得不缩减购债规模,加快升息进程。

维兰德这里提到了加息事。早在2016 年 3 月 10 日, 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的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就曾宣称:利率将会在长时期内保持低水平,非常低的水平。自此以来,欧元区利率就一直维持在零水平。

2021年第四季度,欧洲央行还打消了金融市场上流传的2022年加息的预期。该行行长拉加德2021年11月15日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就表示,明年加息的条件很可能得不到满足。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继续攀升今年1月同比增长5.1%,2月已达5.9%。据称, 这是自1999年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通胀率。

根据欧盟统计局  3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欧元区各成员国的通胀率存在着较大差异。 马耳他(4.2%)、法国(4.2%)、葡萄牙(4.4%)和芬兰(4.4%)均处于低位,而立陶宛(14.0%)和爱沙尼亚(11.6%)则处于高位。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月份 “能源 ”的年增长率最高,为32.0%(1月份为28.8%),其后依次是“食品、酒精和烟草” 4.2%(1月份为3.5%)、“非能源工业品”3.1%(1月份为2.1%)和 “服务” 2.5%(1月份为2.3%)。这是欧元区通胀的主要组成部分。

面对高企的通胀,欧洲央行原本应该迅速收紧货币政策。但乌克兰战争很可能会损害该货币同盟的经济。加之欧元区与俄罗斯至今还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且依赖从那里进口能源,因而欧洲央行不得不谨慎行事。

许多专家直到不久前还都认为欧洲央行在3月10日的会议上将会决定很快结束其债券购买计划。据称,结束资产购买是加息的先决条件。

根据欧洲央行2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该会议在乌克兰战争开始前举行),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是合适的。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鉴于乌克兰战争不可预测的后果,芬兰央行行长暨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奥利·雷恩(Olli Rehn)前不久就敦促大家保持耐心。

图片

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欧洲通胀增加压力

当然,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则仍强调称:我们必须对货币政策正常化保持密切关注。

这些年来,欧洲央行一直在通过购买大量政府和企业债券来压低利率,降低举债成本,亦即在用危机应对政策支撑着欧洲的经济运行。俄乌战争爆发前,欧洲央行已准备全力以赴退出危机应对政策。为抑制通胀,甚至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进行第一次加息。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欧洲央行的上述计划被打乱了。但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雷门斯·菲斯特(Clemens Fuest)依然支持欧洲央行坚持退出危机的路线。他声称,欧洲央行应该坚持其逐步退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路线。

 

乌克兰的圣诞装饰品:一捆小麦

当然,这样做并非没有风险。特别是在欧洲,眼下经济复苏非常脆弱,过早地收回危机应对措施将会对复苏起到抑制作用。特别是当战争进一步扩大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而,此时加息可能根本不合时宜。此外,小步加息也难以抑制通胀。加之,对后疫情时代消费攀升的憧憬

也促使通胀继续升温, 这将是一个潜在的恶性循环。

正如所预期的那样,欧洲央行在2022年3月10日举行的管理委员会会议上继续维持零利率,但对谨慎收紧政策的所有选项均持开放态度。具体而言,资产购买计划(APP)的规模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将会暂时增加4月份翻一倍为400亿欧元,5月份为300亿欧元 6月份再次减少到200亿欧元该计划可能会在2022年第三季度完全结束。通过这一举措,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就对不断攀升的通胀作出了反应。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a Lagarde)现预计2022年的通胀率为5.1%。而此前,欧洲央行曾预测今年的通胀率只有3.2%。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尤尔根·克莱默(Jörg Krämer)对上述会议评论道:尽管有乌克兰战争,但欧洲央行今天已决定在第三季度结束净债券购买,前提是没有负面的意外。这是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但距离首次加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他指出,与美联储相比,这种踌躇不决的做法将会带来风险,因为通胀率正在大幅攀升。

03
“滞涨”令人担忧

葡萄牙央行行长暨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马里奥·森特诺(Mário Centeno)3月初曾告诫道,欧元区可能会出现“滞胀”。

所谓“滞涨”就是经济停滞和高通胀并存。德国《明镜》周刊最近登载了一篇题为《经济毒药鸡尾酒》的文章。编者在文前按语中称,大流行病刚刚冲击了经济。现在乌克兰战争又造成大规模供应问题, 并导致价格暴涨。‘滞涨’的幽灵又卷土重来了吗?”

图片欧洲央行原办公大楼

文章引述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菲斯特的话称,“能源价格上涨、可能的供应中断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削弱经济并提高了通胀率。”当被问及“‘滞胀’是否迫在眉睫”时,菲斯特回答道,“是的”。

据称,这位经济学家认为眼下的状况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有相似之处。当时,西方世界接连遭受两次前所未有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冲击,世界经济随之陷入“滞涨”。

上文把当时的情况描述为“经济‘久病不愈’,通胀率居高不下,增长却低迷不振,加上可怕的涨薪要求以及为相应的劳资谈判结果付出高昂的代价,陷于瘫痪的不仅仅只有德国。”文章并称,对于欧洲央行来说,这是“最坏情况”的情景。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居高不下的通胀率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长期以来,批评者一直在指责欧洲央行用大量廉价货币对通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欧洲央行也有难言的苦衷。由于当前欧元区经济前景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而欧洲央行已不得不把202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2% 下调至3.7%。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布里埃尔·费伯迈尔(Gabriel Felbermayr)最近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受到的威胁正是那种我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滞胀’的可怕情景, 即价格上涨和经济停滞。现这还是纯理论的,但中央银行必须为这种情况做好准备。 ”

针对欧洲央行,这位经济学家明确指出:“油价上涨这件事与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没有关系。但她必须明确表明,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容忍物价和工资螺旋式上升。”

《明镜》周刊去年10月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被低估的危险》的文章。该文开宗明义就声称:一个恶魔正重返欧洲,且气势汹汹,那就是通胀。文章同样提到了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形成机制:“工会在劳资谈判中要求提高工资,因为工会想让其会员因处于较高水平的价格上涨率而获得补偿。而这些企业也预计到了这一点。为了能够支付工资增长的成本,它们将其纳入价格中。这反过来又鼓励工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其结果就是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它可能会不断增强通胀压力。这种现象也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二轮效应’。”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当时就声称,“当然,我们密切关注工资如何发展,以及是否有‘第二轮效应’。”

图片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现今,经济学家费伯迈尔再次提及此事,凸显在当前形势下避免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此外,美联储加息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主管福尔克尔·特赖尔(Volker Treier)在利率调整后就已指出,美国利率上调将吸引资本进入美国,并将会提振美元汇率。

欧元何去何从尚不得而知。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欧洲央行任重道远,但愿它不负众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广 告 时 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高通胀下在德国生活省钱妙招:通过返现实赚3800欧,留德华试试?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