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往期精彩:
……
她快言快语,对各种幽默话题信手拈来,如神来之笔,带着种种不知其所以然的笑点,让人或颔首微笑,或哈哈大笑,或捧腹流泪——这流泪,当然是因她的幽默而“乐极生悲”。
什么是幽默?近百年前,林语堂写了《论幽默》,文绉绉地对幽默做了长篇大论。在他看来,“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他认为,幽默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是一种面对人性缺损的同情之笑,是揶揄背后含有的悲悯之心。
上网查阅有关“幽默”的概念界定,发现“幽默”被很学术地分了不少种类。有按温度分的“冷幽默”,有按色彩分的“黑色幽默”、“白色幽默”等等,不由想到,吴玲瑶的“吴氏幽默”,应该属于哪一类呢?
吴玲瑶的幽默,有自己的特色。它是鲜活的、跳动的,诙谐俏皮又不失分寸。谈及自己钟情于幽默的原因,她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在应付人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时,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而幽默是一种力量,常能在适当时机助一臂之力,使情况为之改观。 ”她幽默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以笑来代替苦恼”。她称自己的幽默是“笑里藏道”。
我一向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富有幽默感的人。在我看来,富有幽默感的人一般都是富有生活情趣、富有知识教养、富有语言智慧的人。常常在谈笑之间,横跨东西,纵观古今,引经据典,扭转乾坤。幽默所至之处,烦恼、尴尬、纷争、误解纷纷“樯橹灰飞烟灭”。
我与吴玲瑶的相识,源于她的幽默。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偶尔看到别人转发的Mp3音频,里面是吴玲瑶的一段幽默讲话,妙语连珠,神采飞扬。边听边笑之间,突然想起,我与她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记得在北京参加第二次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期间,参会者们一道参观水立方比赛场馆。在鸟巢前的广场上,大家互相拍照留念。突听有人高声叫道:“吴玲瑶!吴玲瑶!快来!”随即是清脆的台湾口音普通话应答:“来了!来了!要我变成小鸟,一下飞到鸟巢去呀?”周围人一听,都笑了。只见一个留着短发、脸盘微圆的女子,迈着快步,“飘”到了喊她的人身边。可惜,那时我太孤陋寡闻,不知吴玲瑶是以写幽默文著称的作家,否则,肯定当时就会“粘”上她。
疫情期间,我主持了一次网上文学讲座。在Zoom会议室的到访嘉宾名单中,惊喜地看到了吴玲瑶的名字。
讲座一进入“自由发言”部分,我顾不上满会议室的参会人员,迫不及待地喊着她的名字,请她出镜讲几句话。既想见见她,又希望她像Mp3音频里一样,口吐莲花,笑语不断,给大家带来欢笑,驱散疫情的压抑和苦闷。
可那天她坚辞不露面,解释说,因为疫情,已经好长时间没理发了,怎好意思蓬头垢面示人?
第二天,她给我发来她的幽默短文《发式大惊奇》,用诙谐的笔调写了疫情期间不能外出理发而引发的笑话与矛盾,让我边读边忍不住哈哈大笑。忍俊不禁之后,我理解了她的推辞与掩饰。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