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荷兰小伙拍摄的中国纪录片,何以创造收视奇迹?
作者:农妇山泉
住在德荷交界处,可以看到荷兰电视台的节目。不久前被一部荷兰人拍摄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穿越中国的心脏》所吸引。
《穿越中国的心脏》纪录片标题画面
印象中外国人拍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总感觉有些流于表面,且以负面报道为主。但这部纪录片不同,尤其是主持人,那个戴眼镜的荷兰小伙子,用中文和采访对象交流,眼睛里充满善意和真诚,待人谦和有礼,到动情处会为采访对象抹泪,观众也跟着他流泪。从他用心、真诚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主持人善良的内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部记录片向荷兰人介绍了真实的中国,不仅让荷兰人了解了中国,也让在荷兰的中国人跟随主持人的足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
这么真实、打动人心的纪录片,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呢?之后,就一直等待观看这部系列纪录片,像追剧一样一集不落。
其实不是很多人不知道,而是我不知道很多荷兰观众、在荷兰的中国观众也是一集不落地追剧。偶尔在网上搜索,原来主持人是荷兰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制作人卢本(Ruben Terlou),他和他的团队制作的纪录片《穿越中国的心脏》在荷兰创造了收视奇迹,他本人也因此一夜爆红。这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系列纪录片,在只有1700万人口的荷兰创下每集近150万次的收视率。
Ruben Terlou在中国拍摄的场面
Ruben Terlou在拍摄一个中国丧礼的场面
他镜头下的中国令荷兰人和华人动容。前不久在阿姆斯特丹第11届亚洲电影节上,播放的片子正是还未公映的第七集,放映厅里也是座无虚席。
外国人拍摄有关中国的记录片并不鲜见,卢本的这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为什么受到追捧呢?
唯有真诚才能直击人心
卢本在中国只呆了两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略带外国腔的汉语。卢本还有另一个身份:医学博士。荷兰人的语言能力在欧洲数一数二,荷兰的成年人大多会三种语言:荷兰语、英语、德语或法语、西班牙语等,但能说中文的是少数,毕竟中文与荷兰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欧洲人学中文难度很大。但是为了能更直接地与采访对象交流,卢本只学了两年中文就可以用中文采访。
镜头中的卢本,待人谦和有礼,目光专注,对采访对象,无论老幼,其动作、语言中给予被采访者以充分的尊重,那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一种本真状态的自然流露。因为这种诚恳,那些被采访对象愿意向这位陌不相识的荷兰人敞开心扉。在这部纪录片里,看不到中国观众常见的拿着长话筒、居高临下的记者,说着不接地气的语言。第一次见面,卢本就像邻家大男孩一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
Ruben Terlou采访中国苗族老人
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医学博士成为了“中国通”?中国最吸引卢本的是什么?卢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吸引他的事物不胜枚举,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在近十几年中,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19岁时第一次去中国,而如今,与15年前相比,中国似乎已经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每一次去中国他都感叹中国迅猛的发展速度。
遥远的东方对卢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儿时他在家里看到父亲有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影集。从这本法国人拍摄的影集中,引发了他对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优美风景的好奇心和兴趣,那时候他就萌生了一个心愿:有朝一日学中文、去中国,或许那里有属于他的机会。
是机会找到了有准备的卢本,还是卢本为自己创造了机会?一个外国人用中文在中国采访,这种语言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纪录片中,卢本有意避开北京、上海这些很多人会说英语的大城市,选取的采访对象大多是乡镇里的普通中国百姓:功夫学校习武的孩子、打工者、同性恋者、足球爱好者、修行的道人、乳腺癌患者等,卢本和采访对象用中文直接交流,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同喜同悲。卢本采访过一个乳腺癌患者因为医院床位不足,耽误了治疗,最终去世。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个人流着泪,在酒店房间里默默坐了一整天。
人性都是相通的,卢本的诚恳、善意、悲悯之心,透过镜头传递出来。
卢本与采访对象的对话很生活化,距离采访对象很近,没有居高临下的距离感。卢本说:我和记录片里的被访者拍摄前没有彩排过,摄像机启动的时候我才走向他们,和他们开始第一次交流谈话。国内观众看电视时听到过这样的提问:你幸福吗?这类具有倾向性、引导性的问题,有点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让采访对象难以作答。在卢本的记录片里,他提出的问题很具体、生活化,让人感到他置身其中,与采访对象一共生活,他是其中的一分子。比如卢本问在功夫学校习武的一个十岁男孩:你想家吗?想你爸爸妈妈吗?卢本真切的问话触动了男孩,他想家,想父母,但父母让他住校,一年只能见上一面。男孩强忍眼泪的表情让人动容。
客观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卢本的纪录片不仅关注中国人,也关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医疗体系、医疗保险,牧区草场沙漠化、雾霾等问题。纪录片客观地呈现给观众一个真实的中国,不回避问题。编导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好、更强大,其拳拳之心透过镜头传递给了观众。
对于很多中国人因病致贫、无钱看病、借钱看病的状况,卢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但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发展却没有成正比,这就造成了有漏洞可钻,可能会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但我坚信,政府将会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未来中国的卫生系统、医疗体制会越来越好,只是中国政府需要更多的时间。
Ruben Terlou在中国拍摄的学童照片
雾霾在国内是个敏感词,也是这部系列纪录片关注的问题。五年前,当卢本看到中国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严重的时候,他想:天啊,这是不是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了?在石家庄,他遭遇过严重的雾霾,高速公路封闭、飞机停飞、孩子们不能上学,这让他十分震惊。今年他又去了河北,发现石家庄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卢本说: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优势,如果中国政府有决心去做一件事,完全有能力、有魄力做好。对此,他很有信心。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这部纪录片也是以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虽然都是西方人,但报道者的角度、审美不同,对中国也会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导演在谈到这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时说:每期纪录片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诉一个故事。我们要做的是激发观众对中国的兴趣,而不是去评判或者解释。纪录片为观众开启一个小小的窗子,观众可以从这个窗子里看到有关中国的风景和发生的事情。但是窗后的那个世界,对中国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自己去探索。
卢本的愿望是这部记录片能在更多的国家播出,也希望中国人能看到这部片子,“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通过看这部片子,中国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国家。”
真诚最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客观真实的作品才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