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德国】我从德国来看你:槟城是盛开在海外的中华之花

原标题:槟城:盛开在海外的中华之花

作者:杨悦

 

南洋,槟榔屿,唤起你怎样的记忆与感受?遥远、陌生,抑或似曾相识?漂洋过海,居无定所,抑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少年时代,在父母书橱里偶然抽出一本书,赫然读到一首诗–《梅娘曲》,让少女的心房怦怦直跳。一字一泪,缠绵悱恻,既是一首情歌,又是一支悲歌,既是一曲挽歌,又是一阙颂歌,那是我对南洋的第一印象,来自书本,来自诗歌,来自残酷的战争,来自不屈的灵魂: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

嚼着那鲜红的槟榔,

我曾轻弹着吉他,

伴你慢声儿歌唱,

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红河的岸旁,

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

送我们的勇士还乡,

我不能和你同来,

我是那样的惆怅。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我为你违背了爹娘,

离开那遥远的南洋,

我预备用我的眼泪,

搽好你的创伤,

但是,但是,

你已经不认得我了,

你的可怜的梅娘。

这首悲伤的歌曲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作于1934年,是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描写了南洋的爱国青年华侨,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毅然回国参加抗战。他的情人,出身富商的女学生梅娘,违背父母的意愿,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眼见心上人受伤而昏迷不醒,失去记忆,梅娘悲痛难抑,吟唱出这首歌曲。

与《梅娘曲》的沉痛忧伤形成鲜明对比,同样勾起我对南洋的遐想,是另外两支轻快活泼的情歌,邓丽君小姐演唱,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大陆,是一代人青春的记忆。《采槟榔》: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少男少女的情怀,伴着南洋风情,扑面而来。

另一首《南海姑娘》:“椰风挑动银浪,夕阳躲云偷看,看见金色的沙滩上,独坐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一件红色的纱笼,红得像她嘴上的槟榔……想到泪汪汪,湿了红色纱笼白衣裳。”沙滩,夕阳,椰风,银浪,蕉雨,槟榔,纱笼,衣裳,多么美好浪漫的意象。这些诗词歌赋,构成我心中最初的“槟榔屿”映像,充满异域情调,带着青春的感伤与惆怅。

歌声渐渐远去,梦想把我带到距离槟榔屿越发遥远的欧罗巴。有缘总会相逢,“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看槟城文学采风”于2018年8月8日至12日在马来西亚槟城 (Penang)举办,吸引我万里迢迢赴会的原因之一,是她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称号。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31位与会者中,我距离槟城最为遥远,从法兰克福飞香港11小时,再从香港飞槟城4小时。

本文作者(中)捐赠书籍–与父亲杨武能教授合译的《格林童话全集》。右为活动主办方、槟城华人大会堂主席许廷炎拿督。左为活动组织者、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画家朵拉老师。(徐崇德摄)

 

漫漫旅途中静静阅读、进餐、睡眠,不觉劳顿。参加完整个活动,感觉收益良多,不虚此行。槟城的美景美食固然养眼可口,让我莫名感动的还是人,槟榔屿当地华人,和我们一脉相承,和我一样背井离乡、安居乐业在异国他乡的手足同胞。

我身后的马六甲海峡与槟城州乔治市于2008年7月7日联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是马来西亚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简清枝摄)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乘坐人力三轮车游览乔治市世遗古迹区,当地导游谢锦辉先生事先就在大巴上温馨提醒大家:蹬三轮车的老伯们有的年纪蛮大了,看上去可能显得有点老态龙钟,大家可别同情心爆棚啊,提出来:老伯,您坐前面,我来蹬车,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为能凭借体力养家糊口而自豪,不觉得自己老,而是觉得自己有用。果然老伯们个个热情好客,用中文为我们介绍世遗区的景色与亮点,带着小小的骄傲。他们的脸庞和手臂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打变得黝黑发亮,眼神清澈淡定,蹬车如履平地,言语不疾不徐。

在乔治市世遗区乘坐人力三轮车,背景是英国殖民地老房子。(徐崇德摄)

 

这群三轮车夫被誉为槟城的“活古迹”,是这座“岛屿之城”历史变迁的见证人。在人力三轮车日益稀少的今天,三轮车夫渐渐演变为街头行为艺术家,担当起与异乡客交流、互动、沟通和怀旧的角色。前来体验三轮车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脉脉温情,在一问一答中自然流露,成为槟城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到槟城锺灵中学参访,这所华文中学始建于1917年,其校训“爱吾锺灵”倾诉着锺灵生对拥有光辉抗战传统的母校的崇敬之情。锺灵中学“学生十大信条” 言简意赅,朴实无华:“尊重、谦恭、忠诚、勇敢、勤俭、清洁、乐观、乐群、进取、纪律化。”

锺灵学长自豪地讲述锺灵百年校史,历经沧桑与战火,锺灵生学习中文、传承中华文化的初心不渝。锺灵学生娴熟地演奏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如此庞大和出彩的、中西合璧的中学生交响乐团让我大饱眼福,陶醉其中。

槟城锺灵中学学生“华乐团”演奏“瑶族舞曲”。(张晓晖摄)

槟城锺灵独立中学学生表演“二十四节令鼓”。(张晓晖摄)

 

锺灵独立中学的学生们气贯长虹地出演“二十四节令鼓”,身姿矫健地展示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声情并茂地演唱中文歌曲,行云流水地演示中国书法与水墨绘画,我的心被深深震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手到擒来、炉火纯青的表演背后浸透了孩子们的汗水、家长们的心血、老师们的培育。

我们还参观了锺灵老师与学生的书画展览。除了感叹学生们的好才艺、好武艺、好技艺,也为他们彬彬有礼的行为举止而倾倒。锺灵中学所拥有的辉煌校史、杰出校长与校友、优秀老师与学生,让锺灵人引以为傲,让客人刮目相看。无论身在何处,锺灵生“爱吾锺灵”,对学校的感念与维护从未停息。

身居海外二十六载,我不禁感慨:如此大规模、有系统、有组织地学习中文,如此不遗余力地传承中华文化,不知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百年历史的华文学校,包含着多少代华人的心血与努力,饱含着他们对故乡的认同与思念,何其难得。

“百年锺声扬四海,千秋灵气壮山河”,槟城锺灵,承载着华侨的思乡梦,借助祖先留下的文字,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情牵故土,梦回故乡。

我们拜谒升旗山下的“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这座永远的丰碑记录了槟榔屿爱国华侨身在南洋,心牵故国,积极参与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三千北上支持抗日的南洋机工,最终只得三分之一重返槟城,成为槟城华人心头永远的伤痛与骄傲。

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落成于1946年7月7日。(张晓晖摄)

 

在乔治市我们参访世德堂谢公司、鲁班古庙、韩江家庙、潮商公所、创立于1819年的五福书院和创立于1828年的南海会馆。这些会馆宗祠,既是当地华人凝聚乡情的圣地,也是华人最早的办学场所和接济鳏寡孤独的所在,是海外游子的心灵家园,寄托着华侨剪不断的思乡情。

槟城韩江家庙色彩斑斓、威风凛凛的门神。(张晓晖摄)

 

血脉相同的父老乡亲在此济济一堂,抱团取暖,说着乡音,抒发乡愁,共同怀念过往,追忆先人,探讨如何谋生、创业、办学、救助、发展、创造。那些接待我们的槟城华人,操着各自的乡音,讲述着先人和自己的故事,饱经风霜的脸庞,热忱好客的眼神,谦恭有礼的姿态,娓娓道来的淳厚,让我好似回到故乡,见到亲人。两百多年前,他们的先人千里迢迢、毕恭毕敬地从故乡捧来的祖先牌位、状元牌匾,如今完好无损地陈放在祠堂,悬挂于屋梁,被后来者郑重而恭敬地瞻仰和祭祀。他们慎终追远的拳拳情怀,温良恭让的彬彬礼仪,让我感叹:槟城,中华文明在这里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参访槟城华文报刊《光华日报》,1910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并亲自撰写报头,取其“光我华夏”之意。如今《光华日报》慨然走过108个年头,见证了百年来槟城华人所历经的艰辛与欢喜。

未曾想到,历史最为悠久的中文报刊,竟根植在远离华夏故土的槟榔屿。其艰难坎坷的百年历程背后,掩藏着槟城华人的故乡情、中文梦,其坚守至今的奇迹寄托着历代槟城报人的孜孜以求与毕生心血。这所百年报馆,和沐浴着“天下为公”“博爱”精神的海外知识分子,是槟城最美丽的风景。

与会者参观“槟城阅书报社”暨“槟城孙中山纪念馆”。(叶性炜摄)

 

活动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阅书报社”,即今天的“孙中山纪念馆”。从1905年起,孙中山五次到槟城募集革命所需的资金,历史上著名的“庇能会议”(槟城旧称的音译) 便在此召开。矗立在纪念广场的三人塑像,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紧随其后的是槟城富商吴世荣与黄金庆,他们是华侨支持祖籍国革命的杰出代表。吴世荣为革命不惜倾家荡产,家徒四壁,最后贫病交加,无钱医治,草草掩埋于荒冢。他们的义举是对孙中山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的最好诠释。

在孙中山纪念馆头次见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陈粹芬女士的照片,听闻她的故事,以前只知道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女士与国母宋庆龄女士。陈粹芬有一颗滚烫的革命之心,随孙中山流亡海外,奔走革命,陪伴照顾孙中山近二十年。孙中山流亡南洋,陈粹芬随伺左右,照料革命同志的起居饮食,传递情报,运送军火,捱尽艰辛。革命成功之时,却是她决然“功成身退”之日,与孙中山就此一别,再无相见。她曾于1914年重返槟城,与人合股经营树胶园。我们途径太平镇时,专程前往全马最老咖啡厂,建于1933年的安东咖啡厂,拜访她与孙中山先生的故居“长春圃”。

槟城“阅书报社”暨 “孙中山纪念馆”社长、馆长,年逾八旬的拿督庄耿康先生亲自为我们讲解,他也是“槟榔屿南桥机工纪念碑管委会”主席。庄先生带动家人参与到纪念馆的日常工作中,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均成为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与接待员。 

孙中山纪念馆里分别设有“纪念马来西亚·新加坡抗日战争展厅”和 “南侨机工纪念展厅”。在泛黄的《槟榔屿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揭幕纪念歌歌单前,在我们的请求下,庄先生与儿子、女婿、员工一起哼唱起这首歌,发自肺腑,低沉浑厚,传递哀思,听者无不动容,泪盈于睫。

“卢沟惊浪满天飞,淘尽英雄去不归。生而为英,死为灵,阴燐化作万年青。丰碑屹立傍旗山,丁令何时化鹤还?城郭依然人已非,扶桑空自对斜晖! ”(锺灵中学老师管震民填词,蔡伯龙作曲。)

槟城,每个人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丈量和感受她的魅力。从一无所知,到流连忘返,这座拥有参天大树的城市,这座洋溢青春活力的城市,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这座传承中华文脉的城市,一朝相遇,便难忘却。

本文作者与活动组织者、马来西亚青年华文作家、律师陈焕仪 (菲尔)小姐合影。 (徐崇德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