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德笔记】我的邻居是诺贝尔!送茅台的“社区干部”帕博…普通得令人遗忘

 

西 王

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01
十月三日,周一,诺贝尔
今年第一个诺贝尔获得者是我家邻居

搬到目前住地那会儿,第一批迎接我们的邻居中有一位教授,还是德国马普学会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但是他的形象和举止,更如一位打工者,扫树叶一马当先,邻居节事无巨细,他都要管,而且管得很灵,俨然就是一位社区干部。

 

直到有一次他给我看外媒访谈录,那是美国时代周刊到德国采访他后发的专栏,我才恍然大悟,人不可貌相,眼前这一位可是个“人物”啊。

他这个教授给我们的印象,与书呆子截然不同。

有一年他从中国出差回来,推开我家小院子的门,递给我一瓶茅台酒,一把扇子,说,那是中国科学院同行送的,他不知道如何玩,让我试试看,说不定还有些使用价值。

我自己几乎滴酒不沾,这瓶酒一直就在家里搁着,直到六年前我的内弟到德国探亲,他姐姐便把这瓶酒拿出来“孝顺”弟弟了。弟弟懂酒,咪了几口,连说,正宗,正宗。盖上了酒瓶盖,拿着酒随着宾客去九州饭店就餐。在那儿,他偶遇饭店张经理。两人都是见酒眼开的主,从此后互相挂念。

说起这个小院子的“门”,当年他这位“地主”接壤的周边都陆续搬进了新邻居,为了和谐共处,他花钱修建了篱笆,筑起了里外关系,同时为每一位紧贴着的邻居加做了一道小门,每一位邻居可以随时走进他这个大地主院子去,他在院子里布置了儿童蹦床,滑梯,沙坑等,如同建起来一个小型儿童乐园。只要是邻居,都可免费使用。

这哪是科学家的做派,分明是有温度的基层社区干部。

今天看到中文消息,邻居“诺贝尔”不负众望 ,被瑞典评选为本年度生理和遗传医学基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一刻未知消息真假,而我正好在柏林下了飞机,为掌握准确信息,便急忙手机联系到他的手下,一位南非科学家获确认: “yes ! It is a big news !!”

疫情以来我们见到诺贝尔的机会少了,一些“小道消息”都是南非科学家传给我的,比如,诺贝尔正在瑞典老家埋头写书,云云。

倒是有那么两回在院子里遇到,他倒是绕有兴趣。

一次是他告诉我,有一款检测新冠的快速测试法,可直接用手机操作,基本上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目前正在审批中。

我原先只知道,他研究的是类似北京人猿领域,但再聪明也不能一脚就跨入最时髦的流行病检测行业吧,所以也没往下细问。倒是他使用的手机,外壳布条子都破的起条,甚是蹩脚,我当时想,你这个大科学家是否手中设备也该与时俱进啊!

再一次,便是我俩在路上相遇。闲谈中我突然想到,他前些年母亲去世时的不堪回首的日子。那会儿,见他总是哭丧着脸,我想安慰他,他却说,没用的,我知道失去母亲对我意味着什么。

昨天获奖后,看到国内快速播出的新闻背景文章,才知道 原来他是个“私生子”.

现在的他,虽然工作在德国莱比锡,但他自己只要有长假,便跑去瑞典老家呆着。虽是为了清静,更多应该有怀旧情节吧。

今年夏天,我和南非科学家恰好在两家一米之隔的露台上唠嗑,我问,咱们的邻居——指诺贝尔还有哪些奖没有拿到?

只剩“诺贝尔奖了!”南非科学家干脆利落。

 

说起来有意思,冥冥之中觉得邻居教授会得诺奖,哪怕遥遥无期。所以这十几年来,我们在家里每每提到邻居教授,便用“诺贝尔”三个字来代替。

“诺贝尔”今天在哪里呢?

国内消息称,获奖的电话打来他本人正在实验室里,一时兴奋不已。

不过,10月3日是德国国庆节,是法定假期,大家都不上班的。为何国内说他出现在实验室?是按照套路想象,还是诺贝尔本人确实预感要得奖?

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个人甚至所在地都是百年不遇,今天下午莱比锡马所召开记者会,我们的邻居南非科学家及可以去加班的员工 都赶去参加庆贺。到晚上八点还没有传回音讯。

帕博教授(Svante Pääbo)获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但是他是我邻居,这让我听起来以为是童话。

一夜之间,大师出现,聚光灯会照得大师本人连同周遭通亮。

但平时,他们却普通得几乎令人遗忘。

所以,善待眼前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

广 告 时 间

 

 

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

如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

可能就看不到《德国华商》的推送!

华商报编辑部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

先关注“德国华商”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编辑部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

与大家继续分享鲜活德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国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