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子絮语】她的“乐极生悲”幽默太扎心!拖延症是一种生存策略…

 

刘瑛依旧

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往期精彩:

【瑛子絮语】新冠肺炎恐慌中度过的鼠年春节,让我终生难忘

……

读吴玲瑶的幽默短文真是一种享受!

她快言快语,对各种幽默话题信手拈来,如神来之笔,带着种种不知其所以然的笑点,让人或颔首微笑,或哈哈大笑,或捧腹流泪——这流泪,当然是因她的幽默而“乐极生悲”。

什么是幽默?近百年前,林语堂写了《论幽默》,文绉绉地对幽默做了长篇大论。在他看来,“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他认为,幽默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是一种面对人性缺损的同情之笑,是揶揄背后含有的悲悯之心。

上网查阅有关“幽默”的概念界定,发现“幽默”被很学术地分了不少种类。有按温度分的“冷幽默”,有按色彩分的“黑色幽默”、“白色幽默”等等,不由想到,吴玲瑶的“吴氏幽默”,应该属于哪一类呢?

吴玲瑶的幽默,有自己的特色。它是鲜活的、跳动的,诙谐俏皮又不失分寸。谈及自己钟情于幽默的原因,她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在应付人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时,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而幽默是一种力量,常能在适当时机助一臂之力,使情况为之改观。  ”她幽默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以笑来代替苦恼”。她称自己的幽默是“笑里藏道”。

 

我一向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富有幽默感的人。在我看来,富有幽默感的人一般都是富有生活情趣、富有知识教养、富有语言智慧的人。常常在谈笑之间,横跨东西,纵观古今,引经据典,扭转乾坤。幽默所至之处,烦恼、尴尬、纷争、误解纷纷“樯橹灰飞烟灭”。

我与吴玲瑶的相识,源于她的幽默。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偶尔看到别人转发的Mp3音频,里面是吴玲瑶的一段幽默讲话,妙语连珠,神采飞扬。边听边笑之间,突然想起,我与她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记得在北京参加第二次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期间,参会者们一道参观水立方比赛场馆。在鸟巢前的广场上,大家互相拍照留念。突听有人高声叫道:“吴玲瑶!吴玲瑶!快来!”随即是清脆的台湾口音普通话应答:“来了!来了!要我变成小鸟,一下飞到鸟巢去呀?”周围人一听,都笑了。只见一个留着短发、脸盘微圆的女子,迈着快步,“飘”到了喊她的人身边。可惜,那时我太孤陋寡闻,不知吴玲瑶是以写幽默文著称的作家,否则,肯定当时就会“粘”上她。

疫情期间,我主持了一次网上文学讲座。在Zoom会议室的到访嘉宾名单中,惊喜地看到了吴玲瑶的名字。

讲座一进入“自由发言”部分,我顾不上满会议室的参会人员,迫不及待地喊着她的名字,请她出镜讲几句话。既想见见她,又希望她像Mp3音频里一样,口吐莲花,笑语不断,给大家带来欢笑,驱散疫情的压抑和苦闷。

可那天她坚辞不露面,解释说,因为疫情,已经好长时间没理发了,怎好意思蓬头垢面示人?

第二天,她给我发来她的幽默短文《发式大惊奇》,用诙谐的笔调写了疫情期间不能外出理发而引发的笑话与矛盾,让我边读边忍不住哈哈大笑。忍俊不禁之后,我理解了她的推辞与掩饰。

微信里,时不时能收到她转发来的幽默短文。这些刊登在《世界新闻网》的幽默短文系列,每每读来,不仅总会被戳到笑点,更重要的是,在笑的同时,会被激发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灵感。
《取绰号的艺术》一文中,她写了学生时代同学中取绰号的种种趣事,让我顿时想起自己小学、中学时那些爱给人取绰号的、调皮捣蛋的同学以及相伴的往事。
《书页上的涂鸦》写了学生们在书页上的涂鸦“创作”,把我沉睡的记忆一下子激活,让我回忆起周围同学在课本书页上曾经涂涂画画的许多细节。不由地边笑边感叹,虽然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台湾和大陆还互无往来,而我们童年、青少年却有着那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告别式里的笑声》一文,让我联想到曾看过的一段短视频:一位印度裔太太在葬礼上学她丈夫睡觉时打鼾的样子,引得台下笑声一片。她说,多年来,她就在这如雷的鼾声中放心地睡觉,因为这鼾声告诉她,丈夫还活着。而现在,她再也听不到这鼾声了,安静的夜,反而让她失眠。台下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把悲痛的的情感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应该算是人类最高的情感表现方式之一吧?
吴玲瑶写青春的恋情也十分有趣。
在《喜欢我哪一点》一文中,她诙谐地分析爱情的成分:身体的肾上腺素让人“小鹿乱撞”,多巴胺使人“依恋不忘”,血清素令人犹如得相思病,苯基乙胺的分泌让爱情变成时刻的思念。这些激素以一种侵略性的姿势,让人变成不是原来的自己。让人意乱神迷的恋情,在她那里原来都有科学原理和理论根据。
有学者认为,幽默具有“超度”的作用,其境界在于,幽默者“能洞察人情世相之伪与偏,且能超然视之,宽大为怀。”可以说,“吴氏幽默”深得其精髓。
拖延症是不少人都有的毛病。
吴玲瑶在《今天凑合过,事情明天做》中调侃患有“拖延症”人:拖延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做功课拖延,不拖延休息玩乐。如果女神在楼下等他约会,拖延症立马痊愈。她为“拖延症者”开脱,认为拖延症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生存策略,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拖一拖,就会自行化解。如果没有化解,表明拖得还不够久,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中国许多智慧的话“事缓则圆”、“欲速则不达”、“好事多磨”、“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遇事就是要拖一拖,时间会让事情变圆融。
我把这篇幽默短文转发给 周围患有拖延症的亲朋好友,他们都长舒一口气,说:这下我可以放宽心了!
“吴氏幽默”已成系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想必,这特色所具有的感应力,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读者的喜爱与共鸣。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