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Q到战狼—浅谈国民劣根性发展轨迹
作者/心平
我们欢庆千禧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忽然发现,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愈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路超越,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了美国最担心的竞争对手。
回首过去了的二十年乃至四十年,发现两本书颇具象征意义。
一本是台湾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对前二十年具有象征意义,一本是姜戎的《狼图腾》,对后二十年具有象征意义。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总体是非常可喜的,国人的思维进化总体是健康的。但曾经或仍然或正在继续发展着地存在着几大误区,或者说劣根性。至少在笔者看来如此。
好的方面很多,说的人很多,在此就不多说了。在这里集中谈谈笔者眼里的思维误区。
我们说,鲁迅是伟大的。德国汉学家顾彬说,鲁迅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过鲁迅。鲁迅的伟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性揭示,阿Q是他笔下最典型的代表。德国也出过鲁迅,那就是数年前去世的作家君特.格拉斯。格拉斯在他的代表作《铁皮鼓》里揭示了之所以纳粹主义会在德国盛行的德国人的劣根性,盲从,固执,自以为是,等等。
上世纪80年代中,台湾出版了柏杨的书《丑陋的中国人》。柏杨在文学上谈不上有什么建树,但他在思维上继承了鲁迅的精神,即以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来揭示国人的劣根性。
鲁迅也好,格拉斯也好,柏杨也罢,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希望国人摆脱劣根性,成长为精神美好崇高的民族。他们都是爱国的。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80年代后期在大陆出版后,红极一时。可是,如果这本书现在在中国出版,会遭到什么待遇呢?笔者估计,仅凭这个书名,这个作者和这本书就会被一些人骂死。这正是这几十年的一大变化。部分国人思维中的一大变化。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作者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就是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作家冯骥才在《中国人丑陋吗》一文中认为“这是本令人深省的书”,并且将作者与鲁迅相提并论: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2004年,姜戎的小说《狼图腾》出版,也是红极一时。总共发行了240万册。
《狼图腾》崇扬狼性,认为国人过于羊性,导致历史上反复被欺负凌辱。
尽管有很大争议,但狼性思维却是深入了一部分国人的心,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甚至越来越深入。乃至十多年后,有两部电影直接题名为《战狼》,还创造了票房纪录。
2006年发表了一篇对德国汉学家顾彬的采访录。顾彬的言论在国内引起了轰动。除了被曲解成“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外,引起反响最大的是他对《狼图腾》的评价:《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许多人同意顾彬的这个观点。有人评论说:在作者眼里,狼的残忍是为了保护草原,狼的忘恩负义是坚强,狼的贪婪是坚韧,邪恶竟成为正义的化身!全书以草原生态为掩饰,证明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法西斯主义的真理性,充斥矛盾、诡辩、歪理邪说,读之令人作呕。
有人从历史上挖掘认证:《狼图腾》是法西斯主义吗?这一论调是谁首先提出,是如何产生的呢?本以为首先提出这一历史论调的一定是蒙族人或满族人,后来发现原来不是。《狼图腾》、“输血论”的开山祖师竟然是个日本人,这一论调也正是在日军法西斯侵华时期正式出炉,并开始流传,而今天的满遗、蒙遗、红卫兵小丑们膜拜的《狼图腾》也不过是在重复日本人侵华时期的调调。在一九四零年,当日本大肆侵略,占踞了中国半壁江山之时,日本的汉学泰斗宫崎市定出版了他的中国史名作《东洋的朴素主义国家与文明主义社会》,为《狼图腾》、“输血论”这一历史基调之始源。
推崇狼性是法西斯主义吗?那么,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呢?
有人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理论,处在丛林社会的人们都有法西斯心态。
有人归纳:法西斯主义倾向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等级的概念,强调种族间的斗争、青壮族群推翻年迈族群的斗争。这表示法西斯主义对于民族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信念,以及认同权力和力量即为正当性的概念,赞扬以战争和胜利来决定真理和价值。这些概念也可以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里发现。这些概念都直接与社会主义和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征对立,这也是法西斯主义与自由主义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浮现主要差异的地方。
这些描述真的有点适用于《狼图腾》。
笔者在本文里并不是要批判这本长篇小说,而只是要指出一种社会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前两年,一些国家政府和媒体称中国外交为“战狼外交”。“战狼”二字直接取自那两部同名电影,而那两部电影跟小说《狼图腾》一脉相承。《狼图腾》荣莫大焉。
必须澄清一点:“战狼外交”是西方媒体借用中国电影名造出来的,是偏颇的,“居心叵测”的。可这个词汇偏偏还是我们国人自己提供的。其实,中国这些年外交政策的发展并没有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是顺应形势而发展着,是时势逼出来的,总体上是健康的,成功的。
1990年,邓小平对中国外交提出了28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如今,中国相当强大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很难“藏拙”了。有人说,韬光养晦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了,尤其在对美外交上。。
这样的看法也不能说错。
但是,笔者认为,是否藏得住拙,是否韬得了光养得了晦是一个方面,是否去藏去韬去养是另一回事。后者是态度问题,或者说修养问题。
毛泽东在七大提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紧接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把“不骄不躁”改成“戒骄戒躁”。这其实是非常好的修身和为国的策略。再加上“不卑不亢”四个字,笔者认为应该是中国外交或者说为国持之以恒的姿态。别说我们的国家距离世界第一强国还远得很,即使哪天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毛泽东的这八个字和不卑不亢这四个字,还是应该坚持的。
国家是这么做着的,包括直到今天还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一部分国人却不是这样的。
一部分国人种植了一口狼牙,成天对着世界把嘴张得大大的显示着。是否让别人害怕且不论,但这样至少会让别人讨厌。就象《狼图腾》作者的知青战友们说的:他(作者)说狼是蒙古族人民的图腾,蒙古族人民对它崇拜无比,这些都是很荒谬的,事实上蒙古族人见到狼就会打,对狼没有任何感情。有知青说,这是我当知青时亲眼所见。并且姜戎多次表示书中内容都是真实的故事,这其实是巨大的文化造假。有知青认为,姜戎所谓的狼图腾,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图腾,就是他为人做事的准则。
小说《狼图腾》和电影“战狼”是催化剂。二十多年来,中国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国民的劣根性却仍然表现为柏杨说的“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只是有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是自卑,另一方面是自大。两者其实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是互相滋养,相倚相存的。
举例如下。
一部分国民对海外华人华侨的态度变得非常偏颇。经常看到自媒体攻击海外华人华侨,比如说华人华侨在疫情中回国是“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第一快”;说一些明星和其他人当初拼命往国外跑,现在却削尖脑袋要回国赚钱;说一些华人要重获中国国籍是居心不良。等等。
如果简单地说,可以称说这些话的人是“酸”。但“酸”的根本是狭隘,是不自信。
华人华侨对祖国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华人华侨,无论是回国参加建设的,还是留在海外生根发芽的,没有他们出于对祖国的爱的奉献,中国的两弹一星等数不清的科技成就不会那么快地实现。当然,华人华侨分很多,也有不爱祖国的。但大多数是爱国的,许多是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中国对华人华侨一直是高度重视的。
抗战期间,华侨就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与侨领陈嘉庚的密切交往传为佳话。1984年,胡耀邦在一此次会议上指出,三千万华侨华人是了不起的力量,搞得好可以变成促进四化建设,实现统一祖国,扩大海外影响和争取国际友人的重要力量。2020年,习近平在汕头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笔者相信,自媒体里不时出现的对海外华人华侨的偏颇言论只能代表少数“狼性国民”。这些言论属于柏杨说的两极化里“自斗”这一极。
最近出现了一系列排斥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的言论和现象。
不久前读到一个新闻,大连建了一条日本风情街,却由于一些民众的强烈抗议而(暂时)关闭了。一些自媒体煽动说,日本当初侵略了中国,尤其是东北,现在却又回来殖民了。又有自媒体说,现在天下危哉:上百万日本人涌到中国来生活和工作,现在还有项目在筹划,要让几十万日本老人来中国养老,这些人中一定有当初侵华士兵的后代。
倒退十年二十年可不是这样的。全国很多地方都建了德国小镇,英国小镇等等。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其中包括许多日本人。不知大家是怎么看的,笔者恰恰为此自豪:祖国有着强大的国际吸引力了,这个吸引力越大,说明祖国的魅力越大。
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落后到融入世界的初步强大,这百多年的路走得容易吗?越是融入世界,应该越是让国人自豪。难道还要回到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去吗?
有人会说,日本侵略过中国,所以是另一回事。
笔者生活在德国。德国侵略过很多国家,但现在跟周围的国家相处得都很好。当然了,有区别: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有过惊天一跪,而日本领导人从来没有在中国跪过。许多日本首相上任后迫不及待地去靖国神社参拜。但那是日本政府的问题。你要说今天到中国的人里面一定有侵华士兵的后代。也许是的。可是那不是血统论吗?今天的日本人,当然不都是好人,当然也会有反华的,但大多数人不会是仇恨中国的吧?许多人恐怕正是因为崇拜和喜欢中国才到中国来生活和工作的。
如果真的如一些国民所愿,彻底排斥日本人于国门之外,其它国家的人也会害怕的,中国的国际化一开始会是不完整,继而就分崩离析了。
这种心态,笔者认为,在狼性的表面的后面,同样是没有自信,同时也是没有分辨力的。
还有个现象是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在东京奥运会上,经常听到国内一些电视直播解说员提到“黄种人”、“黄皮肤”这些词汇,尤其在田径百米男子项目转播时,有一位解说员反复说了几十次,“黄种人”也进入前十了之类的。
这叫什么?这在世界上被称为种族主义。如果有个美国人或牙买加人、哪怕是黑人自己说,我们黑皮肤的人占据了百米跑的最前列,这个人至少会被人骂死。
这个现象,在当初那首歌“龙的传人”里就有。
自己拿自己人的肤色来说事,而且还相当的无所谓,完全不知道这叫种族主义,真是个世界极的笑话,或者说丑闻。
这是自信的表现吗?我皮肤就是黄的,怎么了?
笔者怎么觉得这有点象阿Q呢?
即使是中国人,皮肤就真的那么黄吗?不见得吧。颜色多了去了。比如,你不是也不时会说吗:这个女孩子皮肤真白那个男孩子肤色真黑。
这也是狼性的表现吗?我觉得还真有点。我就是狼了,狼是好动物。怎么了?
说起狼性的表现或者外观(躯体不见得是狼),其实还有很多。有的似乎跟狼性扯不上。
比如,有写作的人发表了一篇微信文章说,现在国内网上发表东西,凡描述女人的,只能写到脖子以上。其实,远不止对身体的描述。笔者有切身体会,如果你提到“文革”或者“知青”、“抄家”这样的词汇,你的文章就会发表不了。在网络小说的网站上,你只能读到缥缈的东西,不存在的城市,不存在的朝代,等等。一切均虚幻,一切皆为空。不知道为什么,笔者觉得这有些精神鸦片的感觉,网络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跟网络游戏类似的东西,用来消磨时间,寄托无聊的。不能写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近的历史(远的可以)。
可是,有的东西,明明是不好的,甚至是犯罪的,却是不禁的。比如颂扬盗墓(《鬼吹灯》),不仅畅销,而且电视剧可以一部接一部地拍。比如狼性的提倡和描述。
笔者并不建议禁止《鬼吹灯》或者《狼图腾》这样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存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环境的宽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不是坏事。至少笔者是这么看的。只是对有些作品要加以受众的年龄限制。对于禁的那些,笔者只想说,是否可以重新估量一下,首先是,是否是正能量的。这才是关键。而不要用什么词就不行。
这属于狼性范畴吗?笔者不想多加议论。
笔者认为,从鲁迅笔下的阿Q到从《狼图腾》脱胎而出的战狼,其实脉络清晰,一脉相承,都可以用上柏杨的注解: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
笔者只想说,好好做人,或者做龙的传人,不好吗?为什么不是狼却偏要做狼呢?狼不是世人喜欢的动物,只能让人害怕,让人讨厌。
所以,还是要好好做人,提倡精神文明,提倡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人,让世界尊敬和喜欢的人,让世界尊敬和喜欢的民族。光有尊敬是不够的,还要喜欢。这样,国家也才能更持久地、快乐着地繁荣昌盛。
这应该是国民和国家努力的方向,无论这个国家将来有多强大,这个国家的民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