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德笔记】漫说蔡元培的鞠躬与莱比锡的“中国之夏”

 

往期精彩:

【居德笔记】德国队会打道回府?老将老矣尚能踢否?!

……

 

01
八月二十日·周五·鞠躬

 

鞠躬,弯身行礼状。

新中国前,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界,知书达理的老百姓间盛行这一个基本的礼仪。

所以,当我看到蔡元培时代那些北大师生,动辄鞠躬,或作揖,就不诧异了。那样的礼节,之于今日似乎显得疲沓,但当年,做惯了,或看惯了,若是缺少这一礼节,反倒觉得唐突。

蔡元培便是在新旧文化更替的时候,出现的人物。

他曾经负笈西行,目标很明确,德国。其中两次是在莱比锡,先后达五年。我们现在莱比锡最高的那栋楼,还有综合教堂那一片就是当年蔡元培到达时的莱比锡大学旧址。

蔡元培在德国研习完整的西方知识体系,所受的教育和启蒙,集中在人文美学及文化兼容,也就是几十年来,甚至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德智体美音”全面发展思路。

1909年的莱比锡大学

蔡元培时代,不巧的是,当时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继承了清朝上百年的败落,民不聊生,中国人如井底之蛙,国家和社会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幸运的是,当时的文明人,也就是文化人极少,而接受西方,日本,美国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在旮缝里得以生存。

蔡元培因人品名望高,被段祺瑞内阁破例任命为北大校长。尽管当时的政府很腐败,但此一举动,谁也料不到,竟然在历史上产生惊天动地的长远影响。

并且延续至今。

一到北大,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面对校工脱帽鞠躬;

第二件事,就是破格邀请陈独秀到北大任职。为此 他还特意为陈独秀编造了外省当教授的履历。当时吸引他的乃是陈独秀在上海编辑的《新青年》杂志,从中他闻到一股久违了的沁香,还识别出了其展现出来的思想脉路与创刊人之才华横溢,堪称“不可一世”。

之后 美国博士胡适等多个精英加盟,蔡元培从此开启北大“自由”和“民主” 的新风气。

这些都为陈独秀,李大钊等鼓吹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舞台,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个舞台的延伸品。

今天走进莱比锡奥古斯丁广场,我们面前的鲜花和人流,通过蒙太奇,可以出现一个个中国留学生面对面鞠躬的举止,其中一位就是蔡公——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再敬仰,关注,挖掘和了解学习的人物。

我们到德国,沉浸在西方的生活和文化中,更应该将中国的基本礼仪恢复如常,诸如:你好,谢谢,再见,您辛苦了。

而见到老者,恨不得要——鞠躬作揖。

如此,中西文化的交融,才因我们而出彩。

02
九月十六日·周四·他疯了?

眼下,关乎地球人未来命运的话题,无外乎“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此,主要工业国都先后设定了“碳中和”的时间表。

其可行性究竟多大呢,很大程度上要看关键大企业的表现。

六十岁的Martin Brudermüller(马丁)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显得不依不饶,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推进能源转型。

他作为集团老板领衔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有关这个话题的一些“真知灼见”很有可鉴性。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老板马丁

再过十年,化工企业应用绿色能源所需的电力将超过当今整个联邦德国的需求量,而我们的政治家们的那一大叠文件纸(in dicken Papieren)都是拍拍脑袋就描写出,应该这么办!应该往哪里走!——总是显得言之有理。权威嘛!

面对媒体问他:“你这个批评指向谁/An when richtet sich Ihre Kritik?”

他毫不犹豫:就是指向柏林和布鲁塞尔。

他是不是疯了?

巴斯夫化工创建150年了,全球设厂。马丁如数家常。

在我们厂区,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就像人体里面的毛细管,在众多产品之间穿梭不息,为众多化工行业提供不可多得的上游产品。所以很明白,那些能源输入的关键设备一次投入就可以安全运转三四十年,要在它们头上动刀? 何其容易。

自他接手后,已经大刀阔斧实际引入了系列样板项目,采用清洁能源可以达到有效降低排放总量,对此,不少本企业的生产部门技术骨干都发懵,禁不住问:“他疯了?”

他哪里疯!

与1990年相比,今天的巴斯夫排碳量已经减少了45%,可时间不等人,偌大一个集团,以及他足以代表的德国化工行业,在接下去完成最后一段20%减排指标的进程中,将遇到严峻挑战-所要花费的资金投入也会更高。

很显然,政府提出的指标有些并不现实,不能说无法达到,但新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迄今没有准确答案。

巴斯夫集团自己购地造风能发电园区,在进入的过程中牵涉面大,讨论来讨论去几年就流失了。

他希望各界从理论到实践,踏实而行。政府部门可以提指标,但die Politik muss auch die Voraussetzungen schaffen ,dass wir dorthin kommen/要你衙门得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开路啊!

此外,马丁提醒着对民间要有准确的引导,让消费者了解基本常识。

比如,对使用塑料袋的问题。其实呢生产纸袋并不比塑料袋减排多少,况且后者可以重复使用,关键是要拿出奖罚分明的可实施的具体措施,实际解决塑料袋统一回收的难题。

再比如,如何身体力行,对下一代进行保护环境的感召呢?

马丁有两个25 岁的孩子。在父亲影响下,他们近些年都选择了就近去阿尔卑斯山登山揽胜,而放弃了以前直飞美国加州的习惯。孩子们愿以一己之力,做一些减排的实际行为。

对于欧盟即将出台针对欧盟外国家的减碳“海关特别税”,他表示不认可。

如果一个国家不再奋发上进,不再靠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依赖自我保护政策来防范,那么,这样的转型就缺乏竞争性,长期也不利自己。对此,马丁旗帜鲜明。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巴斯夫大老板曾经在中国呆了十年,中国历练显著有助于他摒弃单向思维。

他最烦媒体动辙一一句 “独裁政府下好办事”来搪塞。

他说die Chinesen sind superpragmatisch,中国人超务实,那里的十四亿人清楚地知道该付出怎样的劳动,才能有更好的未来(die kämpfen genauso um ihre Zukunft )

为此他还举例。最近巴斯夫在中国南方新建工厂的合作事项上,中国人就表现出的极高效率。

面对减排要求比较宽松的国家和地区,欧洲企业唯有聚焦在创新突破上,才有希望。马丁先生对此抱有信心。

在德国整个的减碳大盘中,巴斯夫化工集团的份量竟然占到惊人的1%,其体量非同小可。毕竟这是一家同行业中德国第一,世界前茅的巨人。

目前,马丁旗下的巴斯夫已经设定了其切实可行必须达到的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过德国联邦政府的目标是在2045年。

减碳漫漫路,靠的是政府领衔,全民共识,更需要企业家的胆识和创造智慧。

哪怕他们目前看似“疯了”.

03
九月十八日·周六·不只有雨水

这个周六,莱比锡2021“中国之夏”重磅回归,向所有人发出邀请。

实话实说,此刻已经初秋,中秋节临近,气温波动。

今天预报的气象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天不作美”。

果然,原以为艳阳高照,一早起便阴沉沉。到了中午,盖头盖脑一阵猛雨,浇得人快心凉。

组委会和计划参与活动的中德观众还能一如既往保持热情吗?

十四点,活动在管弦乐队的演奏中拉开“帷幕”,人流慢慢涌进来。

每年,这档节目都是在莱比锡市中心一侧的大公园举办,草地宽阔,超绿,养眼,当然还有鲜花作陪!

除了去年,去年自然是个例外!

作为莱比锡这座文化之城里有关中国文化的年度盛会之一今天在这里举办,久违了的朋友们可以欣赏到中国音乐、旗袍走秀、舞蹈太极等等特色文化,也能欣赏到来自莱比锡Gewandhaus Salon-Orchestra的精彩表演,以及与旅德民乐家在国风音乐上的碰撞与融合。

同样,还有往年的“惯例”——莱比锡华人教会的“月饼”。

 

中秋将至,为了犒劳和慰问在海外漂泊打拼的华人同胞们,莱比锡华人教会为大家 精心预备了一份礼包(月饼、奶茶、泡面…),采用网上报名,约定地点和时间,自动领取的方式 !

今年由于疫情,全球货运爆仓,不是刚需的节日消费食品,今年受到供货挤压的冲击。在此条件下,教会联系了各方,如愿准备到了月饼,并组织吃月饼谈文化茶歇,主题为“ 2021 从天而来的中秋祝福”。

节日必须有仪式感才可以传承,特别是在缺少响应文化的国外,尤其孩子们可能只会记得吃,而忽略月饼等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所以,今天这个周六,在文艺活动场地掌声四起的同时,城市的另一头,赠月饼送温暖也渐入佳境。

莱比锡华人教会的万牧师亲自带队站台,热情接待,为每一位到访的说一声“耶稣爱你,我也爱你! ”

 

天公倒还是作美,整个过程波澜不惊 ,愣是把下雨的闸门压到了演出末尾。德国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集体献艺,跟中国学功夫。

 

陆建国先生是莱比锡华人文艺圈的“不老松”,他的二胡独奏几乎让半个城老百姓家喻户晓。

 

末尾通常是每场剧目的高潮——十几位旗袍美女依次出现,展现中国风味的独特之美,她们从高台上走到露台,走进观众跟前。

我的镜头下,她们的阿娜多姿也由远至近。

可偏偏此时此刻,雨花溅落。人群中一阵骚动。另一厢,旗袍队姑娘们定力十足,几乎不受外界影响,队形纹丝不乱,脚步款款而动。

也许今天有雨,是她们预订的状态?

只见观众席有人撑开了伞,顺手递给了旗袍队。

穿旗袍顶阳伞,本身就是旗袍舞队的常规设计之一,我们都不陌生。可今天是弯打正着,顺理成章。

 

为了避雨,我等准备撤退,猛一回头,看到一个情景:还有一位旗袍女没有伞,“无伞”的她依然不中断表演 。

突然从人堆中急速闯进来一位青年男子,他目标明确的把一把伞神速般递给了无伞姑娘,还替她撑起来。随之难为情地眨了眨眼睛,趔趄退席。

正巧与我面对面。我拍了拍他的肩:

嘿,你倒挺会照顾人的!

“哪里啊,他是我老婆”小伙子憨厚一笑。

哇!那瞬间我觉得,眼前这一位分明就是肯挑重担的“暖男”哪管风雨,只要有我!

禁不住跟他互认了微信。

当晚他回复我,如同讲故事,好生动。

他俩已经认识十多年了,感情很好,目前在莱比锡这边读博,在国内是主治医师,还会再待两年,然后回国。

 

学联举办的活动有很多很有趣,他们只要不忙都愿意参加。教会发月饼也知道的,因为知道那个时间在公园看演出,所以就没有报名,不过之后看到领到福袋的人都很开心 !

时光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

我看着“旗袍秀”行将收场,赶紧让他去太太身边,为他俩按了快门记录了这难忘的一刻。之后他说,他很喜欢这张随性拍出来的照片,会好好保存的!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谁也阻挡不了。可就像今天,只要有人为你撑伞,为你挡风遮雨,任谁都会觉得温暖和平安。愿你我都成为被祝福的那一位!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