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情缘】这个德国人没房没车没手机 你也嫁吗?

主持人恩丽的话:

古有昭君出塞去和亲,今有众女西嫁觅福音。从屈指可数到数不胜数,彰显人类婚姻早已突破了种族、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这些中华外嫁女在异乡到底过得如何呢?!善于捕捉性情男女的德国《华商报》积极配合,为此而创建了“中欧情缘”专栏。

假如你是我们族群里的一员,就把你的故事叙述出来吧!假如你身边有这样的女同胞,就用“第三眼”扫描一下她们的悲欢离合吧!给爱的世界添精彩,让爱的故事广流传!

本期发表的是王雪妍的文章。

在如今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在那个“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口号盛行之时。当一个没有车、没有房,甚至也不用智能手机的小伙子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爱他、嫁给他吗?来看看本文作者是怎么说的吧。

原标题:直到遇见你
作者:王雪妍
01、直到遇见你
我不需功成名就,也不要富可敌国;我只希望能在一个温馨恬淡的地方,拈着花草,静静地凝视着你的如天使般的脸庞。   
       
曾经我以为,青春不需要修饰,年少不需要鼓励,我能以自己涌动的热血和执着的意志,来承受一切困难和打击;
曾经我以为,坚韧不拔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我必须要拼尽全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段完美的轨迹;
曾经我以为,消遣娱乐只属于老人和孩子,伴随我的,只有不停地跌倒,不停地爬起,不停地擦干眼泪,不停地开拓进击……
 
——直到遇见你。
曾经的我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在事业上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女强人,这是朋友们用来形容我的词语。而我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拼命着……
进入世界五百强大公司,年薪至少三十万人民币,人前面子十足光鲜亮丽,还有无限的晋升空间,从职员到主管,再到经理,直到……
 
——直到遇见你。
学生时代的打工生活虽然辛苦,但其实算不了什么,因为我知道我还是学生,还属于校园。可是毕业以后,没有学校,没有工作单位,没有亲朋好友,我就一个人孤零零地漂在异国他乡,强烈的身份危机笼罩着我的全部生活。
为了赚钱糊口,我不得不再次重操旧业,继续在餐馆端盘子当服务员。只不过这次不是再以“学生工”的身份,而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上的餐馆服务员。我的曾经高傲的头颅被生活强行摁到最低处,我跪在地上透不过气来……
 
——直到遇见你。

 

你对我说:“快乐和幸福不是生活赐予的,而是自己带给自己的。”确实,你每天在自己的事务中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快递公司送包裹,和朋友一起养蜂收蜂蜜,还为客户建造微型火车模型……
我之前从来没见过如此自由、如此自得其乐的人,丝毫不为社会上的金钱及地位观念所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一心一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心和勇气啊!可是在你看来,这样才是人类应该采取的、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跟风,满脑子只想着赚钱成名。
和你在一起,我们从来没去逛过商场、买衣服、买鞋子。那天,阳光明媚,你带我去了山上的一片樱桃园采摘樱桃。这片园林很大,几百株樱桃树整齐地排列在园中,绿油油的叶片、红彤彤的果实,格外喜人。
我们两个是唯一来这里采摘的人,好像两个误闯进仙境的孩子,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带来的两个塑料桶全装满了深红色的樱桃。看着手中的收获,我和你相视而笑。回到住处,我们一起做了满满十六瓶樱桃果酱。
       
和你在一起,我们从没去过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你总觉得不值得在上面花钱。可是你却愿意出双倍的价钱,带我去德累斯顿全景博物馆。看着馆内精美的德累斯顿全景图像,伴随着灯光音响的变换,你兴致勃勃地给我讲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从你的语气中,我能感受到你对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是多么的热爱!
       
曾经一度,我也想换一部最新的手机,能上网能聊天的那种。可是你说,这种手机是你最痛恨的东西。大街上,公交车里,人们没有了昔日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交流,全部各自低头玩手机;在家庭和朋友的聚会上,人们甚至不关心坐在自己身边的人是谁,更多的联系只是手机那头的网络熟人。
这是多么的愚蠢啊!与你而言,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最自然的。所以至今,你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直板手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闹钟叫醒,足够了。
      
你的养蜂事业又要扩大了,我和你一起来到你的蜂园。二话没说,你直接递给我一把电锯和一块木板,要我自己量尺寸、锯木头、钉蜂箱。我知道这里的几十个蜂箱全部是你自己亲手制作的,可是我从来没干过,我不会啊!你结实地攥着我的手,握紧电锯,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噪音,一片木板应声落地。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脸上手上已经全是木屑和锯末,一块蜂箱盖子才终于锯好了。你用充满赞赏的目光望着我,一种单纯的成就感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这份成就无关金钱与地位。
       
你快过生日了,我问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你捧着我的脸,目光清澈如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还在我身边,只要我们都还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最好的礼物。”我轻轻地吻了一下你白皙的脸颊,然后看着这白皙中慢慢透出一片绯红。你把我紧紧抱在怀里:“我爱你,Xueyan,用我全部的真心。”
       
亲爱的,我知道,你这个德国人看不懂我写的中文汉字。但我相信,你能看到我的真心。直到遇见你,我不再追求什么万众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只希望在一座舒适的城市,有花有草,有一个我深爱的人……

 

02、一个非典型德国人的富足生活
在德国的萨克森州,只要一提到拉德波尔,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那是有名的富人区啊!”很幸运,马丁就住在拉德波尔,但是并不是在别墅林立、富人聚集的拉普山上,只是在山下易北河边的普通居民区里。不过,马丁还是觉得他就是世上最富有、最满足的人了。
       
马丁在拉德波尔出生,除却外出旅行,他几乎从未离开过这里——这个只有三万多人口的小镇。他总是说:“这里有我想要的一切,我为什么要离开呢?”

 

马丁十分享受在拉德波尔的生活。在他居住地方的不远处,就是风景如画的易北河,千百年来清澈的河水不急不忙地缓缓流淌。河两岸的草坪好像造物主编织的大片绿毯,开阔宜人。
春夏之际,当人们置身其中,会嗅到青草和泥土混合的自然的味道,有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还会夹杂着河水淡淡的、咸涩的气味;秋季是河岸风景最绚烂夺目的时节,蓝天、绿水、青草,还有红的、黄的、橙色的树叶交织在一起,是大自然创作的、贯穿天地的风景油画作品;当冬季的白雪覆盖着大地,推开门,一股清新、凛冽的气息直入心脾。什么都不说,只是沿着河边慢慢走着,一切就都很美好……
       
马丁的饮食十分健康。很多人对德国饮食的印象就是“香肠”和“猪肘”,可马丁却是素食主义者,只吃蔬菜和蛋奶类食物,不吃肉。拉德波尔中有几家自营蔬菜水果的小店,卖的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品种,不用担心转基因,也不用害怕有农药残留。
马丁是这些小店的常客,有时和店主一聊就是半天,有时还会用他的蜂蜜换回一篮土豆,一切都保持着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和很多德国人一样,马丁也喜欢喝啤酒,每次和朋友聚会时都会喝上两瓶,但是他最喜欢的饮料却是用他花园里自种的苹果榨的苹果汁——百分之百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马丁总说:“自己的健康要由自己负责,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要注意到。”他平时几乎不使用任何塑料餐具,产品包装也尽量选择纸质或木制的,尽管价格可能会高出两到三倍。我抱怨他是一个麻烦的人,他却用一种德国式的口吻说:“我可不想等到老了疾病缠身的时候,再来后悔年轻时吃了那么多垃圾食品。”
       
在以汽车制造闻名全球的德国,马丁平时出门却总是骑一辆老款的自行车,如果去稍远一点的地方就乘火车,火车站就在距离他的住处步行三分钟的地方。有人问马丁为什么不买一辆汽车,他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因为不需要啊!”
德国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马丁将私家车看作一种实际上的金钱和资源的浪费,他决定先省下汽油费和其他保养车辆产生的开支,用这笔钱建造自己的农场,种上平时吃的蔬菜和水果,再养上几只羊驼,过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几乎是他的终极梦想了。

 

我有时会笑他,说他是发达国家居民里的一朵“奇葩”,他却不以为然,露出自豪的微笑,然后向我挥挥他的手机说:“我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提到他的手机,我就不得不对他的社交方式再多说两句。
他没有Facebook,没有Twitter,手机是二十年前的诺基亚蓝屏直板。初次与他相识的人常常会问:“你怎么和别人交流啊?”他却一脸茫然地反问对方:“没有智能手机就没办法与别人交流了吗?如果有急事,我可以直接打电话;如果不那么紧急,我可以和朋友通邮件。我不想在吃饭的时候,眼睛还盯着手机屏幕;我不想在家庭聚会时,每个人只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而不去关心身边的人是开心还是难过;我不想在出门旅行的时候,唯一的目的就是自拍和上传照片,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又收到了多少个赞,我更希望能与当地的人自由聊天畅谈,了解他们的生活,面对面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尽管没有现代化的社交工具,马丁的朋友并不少。很多是由于工作关系认识的,马丁在DHL送包裹,每次都会与收到包裹的人聊上几句,聊的投机了,就成了朋友。
马丁会为他的朋友们送去他的宝贝苹果汁,也会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到免费的饼干、蛋糕。他的学生时代的“哥们儿”更是会隔三差五地来到家里,带来几瓶啤酒,和马丁一起喝酒聊天。在格外重视私人生活空间的德国,马丁家里的气氛总是热气腾腾的,散发着一种无可抵挡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如果你认为马丁的生活仅限于拉德波尔,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他虽然住在这里,但他的心却是开放给全世界的。迄今为止,他已经去过了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足迹遍布亚、欧、非洲——尝过了越南的美食,和柬埔寨的孩子们一起光脚奔跑,在芬兰的丛林里搭过帐篷,在西班牙与街头的舞者共同起舞,为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发出保护的呼声,为坦桑尼亚的孩子们送去铅笔和玩具……
马丁的下一个目标是南美洲的秘鲁,他想要去探访那里的古老文明。我想,正是他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心胸,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关心,才使他能够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坚持自己的信念,让他的精神世界如此充盈;才使得他能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深刻地领会生活的终极意义。

 

终于,我理解了马丁自诩的“最富有的人”,这富有不是坐拥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是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充实。马丁是我的丈夫,和他在一起之后,我觉得自己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比他还多一条,还是“最幸福的人”。
 
(本文主编昔月,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雪妍,北京人,八零后。传播学专业双硕士,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重庆大学,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德国萨克森州电影协会会员,中国《出国》杂志特约记者、专栏作者,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著有文集《易北河畔的留学时光——一本真实的的德国留学手记》,另有文章收录在《走近德国》、《故乡的云》等书中,并在《台港文学选刊》、《文综》、《散文百家》等文学类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喜欢旅行,热爱写作,现居德国。

主持人昔月和恩丽的联系方式

昔月微信:CS004969

昔月信箱:1595835255@qq.com

恩丽微信:laolaitianzhen

恩丽邮箱:enliding@yahoo.com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