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0年前汉堡肉冻暴乱催生食品立法
德国食品安全及消费者保护制度起源
作者:顾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若要论德国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那就要从500多年前巴伐利亚的《啤酒纯净法》说起了。那部法律限制了酿造啤酒的成分只能是水、大麦和啤酒花,酵母之后也能允许使用。那时,根据法令,发现有其它成分的任何啤酒都会被没收。
“德国肉冻”曾引发暴乱
据笔者了解,真正推动了德国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的,则是德国的一道名菜遂尔策(Sülze),中文语境中将它翻译为“德国肉冻”。它是用透明冻胶腌制的猪肉(或家禽肉)做成的一道冷菜,但并非人见人爱。尤其是,在制作时,常要用上猪头肉、小牛蹄,以及动物的舌头或心脏。“中国胃”的人通常会吃不惯,按照现代网络语言来说,这道菜的食材、工序匪夷所思,真可称为德国的“黑暗料理”。笔者不妨建议来到德国的“中国胃”们,有机会可以试试这道德国名菜。这道德国的“黑暗料理”却是大有来头,它在100年前的汉堡引发了一场暴乱。
德国黑暗料理“肉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食品的严重缺乏导致食品加工采用平时不是食品的替代品和假货。位于汉堡Kleine Reichstrasse (小帝国街) 街上的一家制革厂老板雅克布 (Jacob Heil) 因此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因制革所需,厂里有的是牛头皮和牛头肉,而这些还可以用于制作德国肉冻。并且,他生产的肉冻在那段国家艰难的时期还不需凭卡供应。
1919年6月23日,一名司机在肉冻厂门口装运多桶发出馊味、看似粥一样、恶心到无法定义的下脚料。在运输过程中,一个桶不慎从车上掉落了下来,里面的东西从摔坏的桶中流了出来。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被路人看到,看热闹的人越集越多,他们开始议论,难道这家肉冻厂就是用这种烂货制作肉冻给我们吃的?
于是,大约200名群情激愤的市民冲进了肉冻厂,他们搜查生产车间、仓库,砸毁办公家具。人们开始传说,肉冻厂还使用狗肉、猫肉和老鼠肉制作肉冻,但是这些传说之后在法庭上并无实据。汉堡的报纸也刊登文章,说是在对多家肉冻厂的检查中,发现了狗头、猫头、狗毛和猫毛。
6月24日,愤怒的市民们还冲击了另外的肉类食品加工厂,进厂搜查,砸毁办公家具。受到冲击的有Starck & Co. 和Roßkamp & Staack两家公司。Starck & Co. 工厂的员工被押到市政大厅广场,他们被迫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工人肉冻,一磅3马克”。
Roßkamp & Staack公司的厂长被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肉冻大师”,并被强迫当众吞下本厂生产的肉冻。Jacob Heil公司的老板雅克布被带到市政广场遭到众人的殴打,有人出主意要把他吊在广场上的路灯杆上,但他被扔进了汉堡市内的阿斯塔湖。
人群欢呼着看着他在水里挣扎。在他淹死之前,两名警察在市政广场旁那一排拱廊边的湖水里救起了他,并把他护送进市政大厅。愤怒的人群想冲进市政大厅,把雅克布再抓出来。当一名刑侦局的探长向群众表示,警方将会深入调查肉冻事件,人群才暂时散去。
“肉冻暴乱”事件照片
可是,市井里流传着一些谣言。人们传说,雅克布向他的工人支付了封口费,要求工人不暴露公司的秘密。因为雅克布的工厂本是制革厂,人们的确是搜到了腐臭的动物肉和皮。群众又被刺激起来了,他们找到雅克布工厂的员工,让他们胸前挂上写着“Deutsche Volksernährung”(德国大众食品)的牌子,拖到市政广场游街示众,遭受虐待。
群情激昂的群众还来到位于Großen Burstah街上的战争食品供给局,他们占领该局,偷食品供给卡。他们把怒火也对准其它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市政厅广场,警察用消防水枪和催泪瓦斯试图驱散示威的人群,但却无济于事。
早在肉冻事件发生前,即1918年11月,汉堡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便自发地成立了“人民军”。1919年3月,社会民主党当选为汉堡的执政党。新的政府计划解散“人民军”,重整警察队伍。“肉冻骚乱”爆发了,政府的上述计划受阻。
至今,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你抬头仔细观察汉堡市政大楼正面的外墙,仍能看到许多经过填补的弹孔痕迹。
汉堡市政府外墙
6月25日,汉堡彻底失控。抗议的人们逮捕了志愿军军人。当天,汉堡向柏林派出使者,请求帝国增援。帝国国防部长Gustav Noske(社会民主党员)下令,命Paul von Lettow-Vorbecks将军率领一万多人的帝国军队,携带30门大炮、14门迫击炮、237挺重机枪立即向汉堡开拔。时年49岁的Paul von Lettow-Vorbecks将军曾在东非战场上与盟军多次交手,被称为“常胜将军”。他不仅出征过中国镇压义和团,也参加了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在德属西南非洲屠杀赫雷罗人和纳马人。
这支帝国军队将临时指挥部设在位于汉堡郊区Aumühle的俾斯麦家族宫殿中。7月1日,帝国军队重新占领了汉堡和Altona,150名志愿军被释放。帝国军队在汉堡实行全城戒严,有抗令者当场格杀勿论。骚乱事件平息后,Paul von Lettow-Vorbecks将军下令全城搜捕共产党员、独立社民党员(USPD)。
从该事件的大背景来看,1915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年,德国就出现了粮食危机。战争的持续时间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战争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加上盟军封锁粮食运输的道路,汉堡人陷入了饥饿。
1916年5月,仅在一个月内,汉堡有15万人在救济站领取食物。街头时常发生抢劫商店的事件,食品黑市猖獗。当时德国的报纸建议人们吃乌鸦肉、麻雀汤,汉堡湖面的天鹅数量骤减。食物奇缺,特别是肉类食物,人们都不知塞进香肠的是什么肉。
1918年年初,人们开始走上街头,呼吁和平。很多人相信,只要停战,面包就会有了。但实际情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停战了,但饥荒现象却更加严重了。原因是直到1919年夏季,盟军在海上和陆地仍然封锁着粮食的运输渠道,试图以德国人民的饥饿迫使德国政府在苛刻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这份协议于1919年1月在巴黎起草,直到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签署。
汉堡肉冻暴乱的次年,汉堡议会针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出台了新的法律,建立了消费者联合会。这一联合会便是目前德国消费者保护中心的雏形。德国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自那时起便得到了执行。汉堡消费者保护中心的外墙上便挂着反映肉冻事件的画,它时刻敲响着食品安全的警钟。
汉堡消费者保护中心
汉堡消费者保护中心外墙上“肉冻暴乱”油画
距汉堡肉冻骚乱已经100年过去了,如今德国涉及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种类繁多,诸如《消费者保护法》、《食品法》、《日用品法》、《产品担保法》和《消费信贷法》等等,法律的内容也十分详尽。
消费者保护中心、各种检测机构、媒体和法律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强有力武器。在接到投诉后,当地消费者协会先派人调查,然后视具体情况,或敦促厂家作出解释和赔偿,或联合检验机构进行大范围调查。如果问题严重,消费者保护中心还会上报到国家消费者保护部,或通过其影响力推动议会修订法律。
在这个健全的体系下,德国消费者无论是购买食品、家电,还是购房、购车、看病、旅游,甚至存款、贷款、投资理财等,其应有的权益都能得到保护。
当时被帝国誉为阻止了一场革命的Paul von Lettow-Vorbeck将军,自己却在当德意志帝国向共和国转型时,于1920年3月参加了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卡普政变。引发这场政变的导火索就是凡尔赛条约。
1964年死于汉堡,葬在汉堡北面的Segeberg县。因在德属东非发现一些恐龙化石,其中一种恐龙便以这位将军的名字命名为Lettwvorbecki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