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德笔记】走入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行

作者:西王

十二月六日,周五,老板娘

记忆中,每当提到巴尔干半岛,总会跟着这句话——“欧洲的火药桶”。年末,开启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共和国三国文化行。

第一站,克罗地亚共和国的Dubrovnik(杜布罗夫尼克),一座中世纪的海港古城,每年有300万游客来访。若是夏季,每天会有4/5艘邮轮到港。

半夜大雨,铺天盖地,雨水撞击地面的刷刷声响,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古城”的砖石板地上。昨晚,克罗地亚的Dubrovnik古镇内城,我们几个友人结伴,在雨后的夜色中漫步,城内的大街小巷中,光影交错,温馨浪漫。

 

偶尔走过穿戴古装的队伍

 

杜岛,从陆地一角突兀地伸向大海,几百年来保持着坚固不催的形象,用石头把自己打造得严严实实,固若金汤。对外,可以有效防御海上的入侵;对内,历史上长久依靠收取船舶的过路费和避难费(每只船12金币)而积累了城内居民的富裕,有人甚至将它戏称为“石头城”。

城里的砖石板路让人着迷,而昨晚那会儿巧妙落下的雨,素身行走可能会沾湿了头颈,打开了雨伞又觉得多了件累缀。这样大小的雨水让半天前还在德国的寒冬里哆嗦的我们,感到了久违了的和润,脚趾头不再被冻僵,碰到石板的瞬间你还会得到短暂的回音。令人想到儿时,跟着父辈们行走在老家乡村古镇的独特体验。

被雨水侵蚀后的砖石板路表面,如同古代一面面凹凸不平的铜镜,拼接成我们脚下巨大的、光怪陆离的“地平面”,似乎充满诱惑。回来我们彻底了解到,这砖石并非大理石,而是普通的石灰岩混合成的砖石,人走多了表面才被磨刷成如同古代铜镜的镜面。故此需要互相提醒,别走得太快了!

 

雨夜的地面如同铜镜

 

老城常驻居民,旺季时三千余,淡季时仅几百人,我们去的时候赶上了冬季最冷时段的一个空档,又碰巧下了点雨,路上行人稀疏,不再遭遇接踵而至的游客,让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像模像样地行走在城内。这个旅游热点早就被欧洲媒体抱怨人满为患,“准备了一桌饭菜,来了三拨人”是常态。像我们这会儿可以自由调配,走在砖石板路上滑滑的,好爽。

 

缓缓地行走,穿过门洞,就是船舶停靠站,那里面向大海。三个世纪前,这里商甲云集,重要的贸易品就是人们生活必需品——食盐。食盐在那个年代一直被视作白银,价格被炒得吓人之高。我们此行就在距离杜岛约三十公里海湾,观看到了当年的盐场。运输用的窄式铁轨及储存罐仍然作为历史物证摆在盐场边,让来访者对历史有些想象空间,要不然我们不知就里,十有八九会把今日整修一新的盐场旧址,当作养植场了。
 
这个举世闻名的古老城镇,曾经在中世纪遭遇地震,之后靠意大利罗马天主教的财政支助,才得以恢复元气,很多当年的意大利设计师、建筑师在重建过程中大显身手,之后英国人的势力也不可小视。建好后的古镇有了一圈完好无损的城墙,圆周超过两公里,提前实现了“广积粮,高筑墙”。

 

十字架下的人间烟火

 

雨后初晴,次日,明亮的阳光实实在在地回赠观光者。我们在古镇“主街”找了个最佳位置喝咖啡。老板娘看到我们是中国人就热情似火,听说我们同行者一位大姐是莱比锡资深旅行社创办人,该社还在包括柏林、法兰克福等多地提供旅游大巴服务,她就非要索取名片:“今后说不定 我要找你们打工去!”

 

咖啡屋老板娘非要索取名片

 

她说她曾经是波黑的记者,但分裂后经济式微就下岗了,直到跟我们一样跑到克罗地亚这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又在主街道的这家咖啡屋找到了心上人。这对小年轻加起来有三个国籍: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可惜它们都互相不爱对方”她失望地说。
 

 

十二月十日,周二,生命树

夜宿波黑山区 。下了一个晚上的大雨,雨水敲击声如同锣鼓喧天,记忆中这还是夏天才能遭遇到的。
波黑,准确的名称为“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这片茫茫的山区属于南部黑塞哥维纳,北部才是波斯尼亚,而那个“与”就是南北交接的中部地区。
白天行车,翻不完的山,绕不完的圈,道路越来越狭窄,两厢景象令人心寒,尽是乱石嶙峋,光秃秃的山面。大巴行驶在波黑的路上,一路都是乱石岗,山地贫瘠。零零落落虽有草木生成,但一路几乎不见动物出没,更不用提享受大自然青草地的绵羊、马匹和鸟类了,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波黑山民情何以堪?

 

波黑拥有可怜的出海口
 
波黑,一个贫瘠的山地国家,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即波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现在的失业率在26%,其中18至28的年轻人失业率在68%。年青男子很多都离家到周边国家工作。
 
还没想出良计,车停在了一个大帐篷外,帐篷看起来建造得比较扎实,入口处一当地女士热情欢迎“左侧厕所,右边可以用餐”。
 
既然中途大巴停车休息,大家都自觉买点吃的,也算给当地人有点贡献。
在不毛之地建立这么一个驿站,放上台子、椅子,一次可接待上百人,只提供现做食物。这位胖乎乎的男子是大帐篷的老板,他告诉我,自从两个月前开张,几乎没有“跑空的”,合约单位途径的大巴都尽可能停一下。天暖时,过往大巴二十几辆,就是当前圣诞长假前最后一波游客潮,也能过来十辆大巴。

 

 

胖乎乎创建的“大漠食堂”
 
“胖乎乎”言之有理,在这样一个简便易行的接待中心,建在鸟不拉屎之地,竟然高效到可以直接用苹果watch pay来支付。让我们这些连续几天穿越不同国度,对当地货币相当无知的游客倍感亲切。此外,客观上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工作机会,并由此增加与外界的联系。
这些落后地区这些年都有意识学习中国模式,一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另一方面最大幅度对外开放,即便是看起来先天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会有民间资本和企业家在聚集能量,寻找突破口。
 
这且行且看且思,我们没少替波黑人操心,回想着当年唱的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大伙儿被带进了一家超大礼品店。当地山区妇女由于宗教原因,外出打工谋生难,所以手工制作成为主业,其中就有手工编织地毯,所用原材料全部取自自然动植物。最令人唏嘘的是,女工们的尽心尽力,相对于数据网络时代,他们的奉献令人折服。
 
我们的另一位同行友人,在眼花缭乱的各式图案中,一眼看中了一块挂毯,内容选取自圣经中的生命树。她满意地说,别问我付出的价格是否“合算“,我看重的是这块地毯蕴含着的强大主题,也算是给这个仍然落后的国家一个小小支援。

 

最好的礼物-生命树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