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漫谈】德国华人分析亚裔教育平权问题

原标题:教育平权不应该是个问题

作者:青平

 

这两年教育平权运动是不少美国华裔的心头刺,比较热门的话题有加州大学的SCA5,亚裔美国人起诉哈佛大学,纽约精英高中招生改制等等。很多平常不问世事的华裔家长因为这个议题纷纷组织起来积极参政议政,从好处看这或许是把亚裔头上的“哑裔”帽子摘掉的契机。但这个话题也分裂了亚裔,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为数不少。

什么是平权运动?

平权运动“Affirmative Action”(简称AA)最早是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第10925号总统令,其内容主要包含两点,第一是要求政府不得以种族、信仰、肤色和起源国为由歧视雇员和申请人,第二是采取肯定性行动以确保政府雇员和政府工作申请人在过程中不受到以种族、信仰、肤色和起源国为由的歧视。1965年约翰逊总统发布了取代10925号总统令的11246号总统令,并重申了上述内容。1967年的第11375号总统令把“性别”也加入了受保护类别。 简单的说就是在上大学和招聘时通过配额制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美国对少数民族的定义更接近于弱势群体,少数民族不仅包括各个非白人族裔还把女性也捎带上了,基本上除了白人男性都算。

优待弱势群体天经地义,为什么还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赞同者的观点显而易见,平权可以消除歧视,提供阶级上升通道,从而实现更平等的社会。反对者则认为,优待弱势群体并不能消除歧视,形成了对白人男性的“新歧视”,而且现在不少亚裔认为教育平权对亚裔也是“新歧视”。

教育平权造成对亚裔歧视?

让我们来看看最近这两年的几个热门话题。1996年加州通过了著名的209提案,也叫加州民权提案。该提案修改加州宪法,禁止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这个提案让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公立大学仅以成绩为录取标准而不考虑种族因素的州。其结果是以2014年为例加州大学录取的新生除去国际学生和种族不明之外,29%是白人,41%是亚裔,25%西班牙裔,5%非洲裔。而当年达到入学年龄的学生中34%是白人,11%是亚裔,47%西班牙裔,7%非洲裔。而SCA5法案的实质是要求公立大学恢复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的因素。SCA5一旦通过赢家输家不言而喻。

我们再看看美国私立名校的录取过程,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中,亚裔的录取者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绩分别高出50、235、280分。哈佛大学的录取中,亚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别高出140、270、450分。而最近引起全美讨论的SFFA指控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者的诉讼就是以此为依据。

还有就是纽约、华盛顿州正在讨论的教育平权(Education Equity)政策。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提出了一项改变纽约顶尖公立高中录取标准的建议。现在这些高中唯一的入学标准是考试成绩,导致学校里亚裔超过40%而非裔和拉丁裔学生过少。白思豪希望把席位平均分配给全市所有中学的拔尖学生,这肯定会减少亚裔学生名额。华盛顿州的教育部门也在考虑类似的措施。

这就是亚裔特别是不少华裔家长怒不可遏的原因,即现在的教育平权是以亚裔利益为代价的。这岂不是针对成绩好的亚裔学生的新歧视么?果真如此吗?其实这恰恰说明成绩好的亚裔已不再是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了,而是需要牺牲利益的强势群体了。

亚裔群体已呈强势

以加州为例,自从209法案通过加州大学亚裔比例达到了41%而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亚裔人口占加州总人口11%。亚裔学生成绩好录取率自然高,按唯分数论的观点挺公平。但分数其实从来是不公平的。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来源于很多方面,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水平、社会关系等等。一个住在好学区,上各种补习班,参加课外活动,有家长督促,辅导的学生和一个住在贫民区,没有资源参加额外活动,家长放任不管的学生要用考试成绩竞争谈何容易。如果没有教育平权美国的穷二代是很难靠个人努力摆脱命运的螺旋。

大多数在美国的第一代华裔移民都是中国高考的佼佼者,是唯分数论的受益者,自然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但是分数和能力,分数和潜力很多时候并不一致。这个结论我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就可以验证,再看看历年高考状元职业轨迹的统计可以进一步辅证。学习成绩是招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就是这个结论的自然反应。

亚裔特别是中产华裔家长发扬高考,TOEFL,GRE钻研精神,破解了美国名校录取的秘密:弹钢琴,拉小提琴,参加一项体育项目,成绩全A,AP课多多益善,再来点社会活动,论文写移民奋斗的故事。大多数华裔学生都是这样按部就班的成为名校预备生,但这同时也影响了华裔学生的个性发挥,在外人眼里华人孩子千篇一律,民间有个比喻像一个cookie cutter压出来的。

私立名校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期望?往大了说名校的毕业生应该是社会未来的领导者,道德的维护者,公正的守护者。同时名校也希望毕业生能给回馈学校,比如捐款,以Michael Bloomberg为例他给自己的母校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前后捐了近30亿美元,大家说了,他是亿万富翁捐这么多也不伤筋动骨,但是他从毕业的第一年就开始,第一笔捐款是5美元。我们现在也能看到功成名就的华裔给学校捐款但是从整体来说华裔这个意识的建立还需要时间。名校还需要有著名的毕业生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华裔在这些领域的名人屈指可数,和所占的名校份额不成比例,任重道远。华裔学生大多集中在工程,理工和医学这些专业,而选择文科,法律这些很多名校重视专业的反而偏少。美国社会精英很多是法律,商科,文科出身,这也是华裔精英偏少的原因之一。一个人的种族会对他/她看问题的视角有重大影响,多种族给名校带来视角和思想的多样化。

抛开名校保留给名人,富人大约2-30%的名额,剩下的名额是按成绩大部分给亚裔学生还是保持多样化生源是不言自明的。名校在招生过程里加入难以衡量的“个性评分”应该是对标准化培养名校预备生的一种反制。

理想社会的每个族群都必须有上升渠道,应该有利益代言人。占美国人口比例18.3%的拉丁裔和12.5%的非裔如果长期在这个社会里得不到相应权力,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高压锅。最后的结局恐怕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现任美国最高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说过:“I am a product of affirmative action. I am the perfect affirmative action baby. I am Puerto Rican, born and raised in the south Bronx. My test scores were not comparable to my colleagues at Princeton and Yale. Not so far off so that I wasn’t able to succeed at those institutions.”意思就是没有平权法案她这个成长在纽约贫民区的波多黎各后裔根本就不可能上普林斯顿和耶鲁,更别提最后成为美国最高法官了。

强势群体要为弱势群体做牺牲

亚裔早就是美国名校的大赢家,以正在风头浪尖的哈佛为例,2018年哈佛新生里非裔15.2%,拉丁裔12.3%,发现了吗,和这些族裔占美国人口比例非常接近,亚裔新生22.9%,而亚裔占美国总人口多少呢?5.7%。最后看看平权限制的主要对象白人,白人新生占47.3%,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60.5%。斯坦福亚裔学生比例也在22%左右。

亚裔以美国5.7%的人口比例占到美国名校20-45%的录取率。模范族裔名副其实,然而高质量的教育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稀缺资源,作为一个族裔要占据和自己人口比例不相称的资源,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和社会地位为保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且作为一个族裔一旦被打上自私,不关心其他少数民族的标签,假以时日必定引起其他种族的反弹,打压。现在不主动让出一些资源,一旦有事没有盟友的亚裔前景堪忧。

亚裔的成功不是侥幸,是学生长期努力,家庭全身心投入换来的。从个体的角度看,努力没有回报是不公平,但从整个社会的和谐,亚裔自身的长久繁荣,适当的牺牲恐怕是在所难免的。美国社会公平的逻辑是强者就要让着弱者,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美国精英阶层发起的教育平权运动,使强势群体为弱势群体做出牺牲,以实现平等的梦想,并为美国社会注入持续不衰的活力。作为成功的少数民族,亚裔的尴尬和纠结需要通过对自身定位的重新认识来解决。现在不应该是全力反对教育平权,而是在让出一部分资源的同时鼓励亚裔青年进入政界,商界,积极参与政治发声,自然而然的增加亚裔学生的含金量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曾经指出,黑人大学生比例升高并不都是“平权法案”的功劳。因为绝大多数在大学就读的黑人都来自中产阶级或上层阶级的家庭。也有统计指出,超过71%的哈佛大学黑人和拉丁裔学生都是来自于富有家庭,类似情况在其他名校也屡见不鲜。这种对少数族裔的富有阶层子女的偏好不仅不利于阶层的流动性,也完全背离了多元化的本意。同样在亚裔和白人族裔里富裕阶层的上名校的比例也远远超出低收入群体,有一种说法是真正的平权应该不以肤色而是按照需要来照顾弱势群体。这个理论有道理但是可行性不高,在找到更公平并且可操作性强的办法之前,现有的按种族平权是比较好的选择。

同时我们看到在哈佛的诉讼中,很多华裔青年站到了哈佛一方,支持多元化录取。一位女儿即将上中学的亚裔家长说“如果女儿学术出众,当然希望女儿能上包括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学校。但是,比起上哈佛,她生活的社会照顾弱势群体、包容多元文化,这更为重要。”是的,一个人性化的社会比上名校更重要。就跟没有富翁喜欢住在被暴民包围需要高墙铁丝网,武装警卫的别墅区里一样。

两家研究亚太裔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组织的调查显示,64%的华裔美国人支持平权法案,24%持反对意见。可以看到大多数在这里受教育的亚裔是支持教育平权的,也能理解社会的和谐有时是需要强势群体的牺牲,更何况亚裔原本是教育平权运动的受益者。

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是公平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能在宪法的范围以内不停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这其中的族裔间的博弈,妥协都是正常的,但是终极目标是永恒不变的,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道出其中精髓:“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保障。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 And so we’ve come to cash this check, a check that will give us upon demand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不管道路多曲折,每个族裔都应该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