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以诗文,送海涛远行

送   别   海   涛
Song Bie Hai Tao
作者:张逸讷  杨悦

修海涛主编千古!

盈盈泪光中,仿佛看见海涛朝我们迎面走来,肩背沉重的摄影包,步履匆匆,风度翩翩。他谦和地笑着,殷殷垂询,频频颔首。

岁月的列车呼啸而过,海涛与我们相识相守三十三个春秋。

风雨同舟,惺惺相惜,他是我们的兄弟,肝胆相照的同道。

今天,我们送别海涛,以泪水、不舍,以感激、祝祷。

海涛辛勤耕耘二十五载,殚精竭虑,孜孜以求,撑起了德华媒体一片天。海涛与《华商报》,将我们紧紧相连。

他妙笔生花,真实记录同胞旅德生涯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痛苦得以分担,欢乐得以分享。

他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让我们洞悉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

海涛像一束光,吸引着靠近他的人们。他以赤子情怀,报人担当,为众人抱薪,照亮异乡长路。

他长袖善舞,穿针引线,让我们彼此相逢,相知,相助,相援。

他急公好义,古道热肠,为同胞奔走呼号,排忧解难,雪中送炭。

他以包容天地的情怀,吞吐日月的气魄,温暖愁苦困顿的旅人,鼓舞彷徨迷惘的游子,抚慰受挫受难的心灵。

那些顺遂的、喜悦的、励志的、成功的故事,借由《华商报》传诵开来,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开拓,去奉献。

寒来暑往,披星戴月,海涛为我们存留了多少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镌刻了多少如泣如诉的真人真事,成为旅德华人共同的记忆。

齐鲁男儿,玉树临风,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同学,同乡。

挑灯审阅,提携后学,他是我们满腹经纶的主编,伯乐。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是侨商学界的伙伴,知己。

堂堂汉子,铮铮铁骨,他是年轻学子的榜样,标杆。

谦谦君子,温柔敦厚,他是华文教育的良师,益友。

学贯中西,广结善缘,他的中外朋友遍布天涯海角。

胸有热血,腹有良谋,他为中德交流搭建平台,架设彩桥。

赤子之心,自由之魂,他未敢忘记来时路,心怀父老乡亲。

 

钱跃君博士手书《海涛》二字,祭奠老友。

有海涛的地方,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和睦温馨,弥漫着玫瑰的芬芳,荡漾着大海的气息,予人以慰藉,信心,勇气和力量。

无论文艺晚会或政经论坛,无论校园课堂或文友郊游,他的出现,犹如明星闪亮登场,海涛堪称德华世界的无冕之王。

我们以泪水凝结记忆,以思念编织文字,为他筑起一座丰碑。永别了,海涛,我们永远思念你,在静谧的夜晚,在心与心交汇的地方。

曾经春满万枝俏,怎奈秋临百叶凋。

从此难觅齐墨文,青山明月思海涛。

辛丑牛年秋月,二零二一年九月九日 泣别于美茵河畔

注:修海涛主编出生在山东即墨,古为齐地,齐鲁乃中国儒家文化发祥之地,故他起笔名“齐墨”,齐墨之名曾名噪海外文坛。

三位老友1990年摄于慕尼黑,左起:张逸讷,修海涛,钱跃君。
送  别  杨悦
你就这样静静地走了

静静的,来不及与你说声道别

留下我们在这寂寞的仲夏之夜

留下我们心灵深处默默的悲戚

没有你的德意志

莱茵河畔的丛林暗淡了一分色彩

离开你的旅德侨界

阿尔卑斯山痛失了一棵仰天的云杉

齐鲁男儿风度翩翩

谁能像你这样史哲政经如数家珍

守护同胞深情款款

谁能像你那样为了报业辛勤耕耘

天边回旋起怀念的歌声

多少人在微信群里为你排队送行

你曾用你的温暖照亮人们的生活

人们,在今夜的月光下为你诵吟

愿你卸下心灵的重负永无烦恼

愿你告别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

头枕松山  仰望明月  静静地歇息

让风声和海涛伴随你驶向遥远

星  尘  杨悦
莱茵河畔的晶莹水粒

在漫漫的黑夜升起

一颗星星

照亮跋涉异乡的山川

聆听旅途上

游子的焦灼与渴念

一闪一闪地游弋

一点一点地黯淡

飘向无垠的虚空

飘离众生的视野

刹那芳华,飘然而逝

如微尘般静默

幻作风,化为雨

回归生命的原点

一甲子的轮回

留下彩云一片

仓促优雅地谢幕

似流星划过夜空

用生命射出的一瞬光芒

超越暗淡的泥土

百年的沉默

 

2011年暮春,杨悦首次投稿给《华商报》。2012年仲夏,《华商报》开设《悦读德国》专栏。2019年早春,《悦读德国》专栏文章集结成册,同名散文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腰上致谢修主编。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