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美,其他都不是事!”从出租车司机到一国总统的普京,白俄罗斯人眼中的他

 

综合报道:小轶
编者按: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谁?估计这世上无人不知,但谁又知道白俄罗斯人是如何分析解释他的个性,如何看待草根逆袭的典范——从出租车司机到一国总统。

最近,德国《世界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普京之谜》的深度报道。

报道《普京之谜》

白俄罗斯作家萨莎·菲利彭科(Saša Filipenko)认为要想了解普京,最好的方式就像电影的编辑一样,一幕一幕的去解释,去诠释,去准确描述他。这或许是解读这位世界政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好方法。

就让我们来看看菲利彭科笔下“电影”中的普京。

第一幕:被霸凌的普京

普京在小时候是个普通的孩子,不起眼,有时甚至会被别的孩子嘲笑,女孩子们也不太会注意到他。为此,他去学习了武术,这样可以在院子里跟那些吵闹的兄弟们对打。
1970年,普京和同学埃琳娜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派对上
当然,这样也能引起女孩对他的注意。据称,少年时代的普京也很难让人捉摸。

第二幕:是出租车司机也是克格勃

长大后的普京做过兼职的出租车司机。之所以是兼职则源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俄罗斯的出租车司机们最喜欢谈论政治。
但普京从不谈论,于是在成为出租车司机之后,他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职业,成为一名克格勃—每天开出租车的克格勃。
但不论如何,普京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最终成为了总统的出租车司机。在他心中,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1971年,正在做运动的普京
有一点不可否认,无论是作为出租车司机的普京还是克格勃的普京,有着坚定的信念,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
他渴望成功,但是不会把他的野心告诉任何人。

第三幕:被人听与听别人说

在俄罗斯的漫长冬夜,身为总统的普京躺在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送给他的毫无品味的床单上,沉浸在过去的日子里。回忆过去可以帮助他保持年轻,他并不需要隐姓埋名地飞去某个瑞士的私人诊所。
就像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电影中的主角一样。
他喜欢让人听自己讲话,但自己并不喜欢倾听。
执政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普京从未参加过与政治对手的辩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无数国际问题专家在研究即将发生的乌克兰冲突的原因——他喜欢强迫别人对话,喜欢解决他自己制造的问题。或许德国也将陷入其中。相关报道《俄罗斯10万兵马压境乌克兰!欧洲将爆发战争?俄乌杠了这么多年到底在争什么?》(点击阅读)。
2000 年与妻子 Ludmilla
普京离婚后,他的女儿们也从未被媒体曝光。至今,1.44亿俄罗斯人不知道普京孩子们的长相。
普京从未将欧洲放入眼中,也不认同欧洲的价值观。不过他欣赏曾经的东德和斯塔西。
他眼中的德国软弱与颓废:移民、同性婚姻、言论自由……他不在乎欧洲价值观,那些来自西方同行的收入,大概就是他们价值观的价格。其就像在俄罗斯石油公司就职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关于施罗德的报道请看《德国最著名的花男人被小娇妻套牢:陪我活到105岁!》(点解阅读)。

第四幕:除中美其他都不是事

普京知道,欧洲政客们经常为了自身形象批评他,但之后某天可能就出现在他朋友的公司里。
他不仅不喜欢欧洲,还认为它很弱。对普京来说,除了美国和中国,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认真对待。
2021年的普京
普京知道他可以在俄罗斯为所欲为,攻击独立记者,粉碎非政府组织,消灭反对者,改写宪法,甚至在格鲁吉亚或乌克兰发动战争,因为欧洲不会采取任何严肃的行动。
无论他做什么,欧洲都会选择北溪2号,因为普京相信,在自由和舒适之间,欧洲的选择永远是舒适。

第五幕:一个假设场景

德累斯顿,深夜。
普京从汽车后备箱卸下行李。一个邻居走过来,主角以为他是来帮忙提行李箱,但德国人却说:小心不要刮伤我的车!
他一生都记得这一幕。他知道欧洲唯一害怕的就是划痕。他知道,自家汽车上的划痕比他的箱子里是否有尸体更让欧洲人担心。
箱子里有没有尸体并不重要,他只需要欧洲的观众相信这一点就够了。他想让人知道,没有人能阻止他。
如果有必要,他会入侵乌克兰,或使用核武器。
在1990年代,他与圣彼得堡的黑手党发生过冲突,那些人可比马克龙(Macron)和库尔兹(Kurz)硬核太多了。他们俩在他面前就是孩子。他很懂这个游戏:谁先害怕,谁就输了。而吓唬小孩子很容易。
这听起来像是一部黑帮电影,或者就像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的一样。
他希望所有的人尊重他。他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俄罗斯,没有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决定。无论是寡头们,还是平头百姓,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他不关心俄罗斯的经济或社会问题,他的梦想是让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再次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理想情况下也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或者,留给下一季的故事。

 

新闻来源

https://www.welt.de/kultur/plus236355793/Putin-Eine-Charakterstudie-von-Sasha-Filipenko.html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