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汉语学校组织辛勤的老师郊游与交流,收获满满

精益求精研讨教学艺术,探幽览胜畅游山林飞瀑

——记斯图加特汉语学校2019年教师研讨会

作者|梁国萍 摄影|焦雪莉

 

一年一度的斯图加特汉语学校教师研讨会于2019年6月29至30日在风光秀美的巴符州疗养胜地巴特-乌拉赫(Bad Urach)举办。

德国今年的夏天热浪滚滚,可是也抵不上老师们与会的热情。今年参加教师研讨会的老师有32位。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相聚畅谈交流学习的机会。周六中文课和兴趣班结束后,老师们一齐顶着烈日,乘火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山林清秀的疗养胜地巴特-乌拉赫。两个分校的老师们分别开车到巴特-乌拉赫青年旅社与大家汇合。老师们在青年旅社短暂休整,从露台上可以眺望到连绵青山下的小城全景。

老师教学研讨会

 

简单的晚餐之后,7点半老师们开始了研讨会交流。首先,陈薇校长作了开场报告。陈校长首先汇报了学校的情况,斯图加特汉语学校是一所公益性学校,隶属于斯图加特中华文化协会,发展至今已有一所主校和两所分校,总共28个汉语班,17个文化班,师生总计近650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陈校长鼓励新老师多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那里汲取教学经验,尽快成长融入到汉语学校的大家庭里来。

随后陈校长介绍了学校每年组织及参与的活动情况,包括学校春节庙会活动,参加斯图加特春节晚会,每年两次的斯图加特文化节活动情况,兴趣班每次歌舞、武术等节目都以惊艳亮相赢得满堂喝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风采;参加全德联合总会的朗诵和作文大赛情况;本校硬笔书法、朗诵、写作比赛及定期小广播节目等;配合国侨办组织的12-18岁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和春令营活动,以及华文教师培训和教师远程培训等等。

接下来主管教学和人事的段立红副校长发言,介绍了目前学校师资力量和具体的听课申请程序,以及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新加入教师队伍的老师们也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大家都欣喜地发现教师队伍里藏龙卧虎,新鲜后备力量也各个身怀绝技,立志为海外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普及奉献力量。段副校长叮嘱老师们要提早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包括朗读的基本功,以适应海外中文教学实用化的方向。

老师教学研讨会

 

最后就是最热烈的分组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们分成四个组,汉语班老师按年级(高中年级、低年级、宝宝幼儿班)分成三个组,兴趣班老师一个组。大家围坐在桌旁,畅所欲言,分别介绍了自己教学的独到经验和心得体会,比如低年级组班级已开始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和看图写话,让学生平时注意词的积累和美文佳句积累,看图写话比如用给定的词语写句子。汉字教学方面,老师们交流了汉字笔顺、偏旁部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游戏活动及手工、组词造句扩展练习等。

有的老师分享了除每周听写、布置作业之外定期单元考试的技巧。有的老师在写字教学上采用了笔画听写游戏,一个孩子说出一个字的所有笔画,其他几个孩子在黑板上写出字来,然后看谁写得正确。或者汉字接龙游戏、造字和猜谜游戏。有的老师发挥特长,用活动转盘的方式,每周轮换组织孩子们观看小视频、唱诗、手工或剧场活动,其中古诗的教学采用吟唱的方式,启发学生联想画面体会意境,活泼新颖的唱跳律动教学让孩子们兴致满满,印象深刻。

老师教学研讨会

 

经验丰富的老师特别强调了板书的重要性。在当今多媒体教学流行的今天,我们中文学校实施多媒体教学条件还不具备,只能作为补充,适当使用。老师还是应该多用板书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汉字正确写法。思维导图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联想力和画面感,增强对图形化文字的直观认识和理解。而朗读培养语感、增大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密不可分。

会议室窗外,天色已由月牙白渐渐转至浓浓暮色。老师们的交流热情依然饱满,大家都认真记着笔记,吸收别人的优点和独到经验,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心得。最后一组结束讨论时已近午夜。

疲惫忙碌的一天转瞬即逝。老师们抓紧时间休息,在树林环绕的寂静山野里睡了一个安稳觉。一大早8点退房吃早饭。9点就出发踏上了寻幽览胜之路。脑补一下,大部分老师为了爬山徒步都是精简装备,准备足了防蚊防晒。

老师们合影

 

巴特-乌拉赫位于巴符州施瓦本山区,是著名的疗养胜地。由森林、温泉(AlbThermen) 、瀑布(Uracher Wasserfall)构成的自然景观是徒步漫游和骑行放松的好去处。老师研讨团首先步行,沿着充满灵气的Brühlbach河前行,这条小河最终汇聚到厄姆河(Erms)里。河两岸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树木郁郁葱葱。

远处山顶据称有千年历史的Hohenurach古城堡废墟遗址在青山的依托下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小城昔日的荣光剑影。近处的王宫城墙上五只猪的壁画恍若在讲述着动人的童话故事。河畔王宫和教堂的尖顶在四周环绕的玫瑰园和熏衣草的衬托下格外有老时光的味道,老师们纷纷留影,记录下这一个心动的时刻。缓缓经过独具特色的乌拉赫王宫,来到市中心广场,广场四周都是用传统衍架木质结构搭建的特色房屋,也是写生的绝佳景点。

再走几分钟就到了车站,坐车到瀑布一站下车,心里已经急切地想看到传说中的规模不大但落差达37米的巴特-乌拉赫飞瀑。据说它是南德最美的自然奇观之一。那会是怎样的风景?见识过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宏伟壮阔,领略过黄果树瀑布的秀丽风姿,目睹过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里的滔滔气势,曾在瑞士边境的莱茵瀑布潭水里乘船感受飞溅的水花,也曾在黑森林里的Triberg瀑布,体会依山而汩汩流下的幽静。一路前行,山脚下有大片的空地,种植有草莓园,有游客或当地人顶着烈日在摘草莓。前面围栏里圈着数头悠闲的牛,躲在树荫下乘凉。其中一头大白牛趴在草地里,眼睛望着我们,长尾巴不停地扫摆驱赶着牛蝇。越过牛群,前面显出了两条线路。一条缓缓沿Brühlbach溪流而上,另一条路比较陡峭,通往山顶木屋和废墟城堡。

我们选择了沿溪流而上的小路。一开始路面平缓上升,慢慢通向密林深处。足边是叮咚流淌的溪水,阳光照耀下,溪流里凝灰岩沉积的白石闪着亮光,水面投射着树林斑驳的光影。有游客带着孩子直接下水到浅滩里戏水玩耍。再往前走,树林慢慢变得高阔起来,随处可见高大粗壮的古木,愣愣地伫立在溪流边,溪流逐渐显现类似峡谷的风光,虽不很深,但青苔密布,一看时光已很久远。

瀑布所在的山林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看上去像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陡峭的凝灰岩岩石上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和苔藓。平坦的小路过后开始出现登山石梯。我们迂回曲折拾级而上,走了一会儿,半山腰兀然出现了一抹飞瀑的身影。在伸出山体的一块岩石上一股山泉高高地直冲而下,远远看去并不宏大,可是却十分清幽飘然。老师们或合影,或独拍,有的老师禁不住用手去试探水的清洌。继续向上行,绕了几圈终于来到飞瀑近前。瀑布飞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现出道道霞光和彩虹,让人不禁想起张九龄在湖口观庐山瀑布的诗句: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没有万马奔腾的轰鸣,也没有雷霆万钧的声响,可是这飞溅而下的流泉竟然声声入耳,令人倍感亲切,仿佛能听得到欢快的歌声,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心动。

老师们合影

 

生于德国巴符州路德维希堡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爱德华·莫里克曾经在给友人的诗中提到乌拉赫瀑布,他写道

“我的朋友

我们俩都知道。

我们有时站在前面

在他的眼睛和耳朵上沉醉……”

 

仔细地审视瀑布,试图找到它的眼睛和耳朵。它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敞开心胸,任人爬上岩石,在其飞起的雨雾中零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我们也听由清凉的水雾包围,拍下难忘的画面。不由慨叹,看遍世间风景,以为沧海难为水,其实,还是会有别样的风景,可能并不是那么浩大伟岸波澜壮阔,可是那别致的清欢,美一样似梦似幻,一样能触开人的心扉。

真是一步一景。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我们看到了乌拉赫瀑布的全观。我们爬到瀑布顶时,看见开阔的树林和休息场所。闻到烧烤火烧木炭的味道。我们走过小桥,到观景台那里,迈过石头,从侧面看着平缓流来的小溪漫过沉积而成的石灰岩石柱,一泻而下奔向山谷,形成一道道水帘,我们似在水帘洞之上。

细细探寻凝灰岩的由来,原来是Brühlbach泉水富含碳酸盐,上游经过石灰层岩石时,将石灰吸收一路而下到达瀑布顶端,石灰又沉积下来形成凝灰岩层。向前探出几米长的石柱因为沉积还在变长增厚甚至剥落,有的石灰被溪流带走,沿途沉积,因而水底随处可见白色的沉积岩,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从高处俯瞰,树枝掩映之下一马平川。我们走过的来路如今尽收眼底。清凉的微风徐徐吹来,古树参天,所有的疲顿似随风消散,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舒适和放松。

休整了一会,我们一路下山,赶往车站。转乘了两三次,带着山林的古野清凉之气,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轻松,各自踏上回家的路。感谢斯图加特汉语学校后勤支持团队为老师们安排的周到行程,让我们来年再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