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过去了,如今的德国有180家本土公司生产各类口罩以及防护用品,然而,这些公司里的大多数公司可能很快就要宣布破产,关门。
什么地方出错了?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危机经理斯藩:总比没有口罩好
萨克森州赖兴巴赫市的一家公司里,发生了一件在德国司空见惯的事情:一家德国防护用品公司向中国订购了一台口罩制造机器,然后进行改建。
进行改建后的机器可以每周生产6.25万个外科手术口罩。公司共有8台机器,每周的产能是50万个口罩。此外,每周还能生产10万FFP2口罩。与中国运往全球的防护用品相比,就是一个笑话。
其实这毫不奇怪,因为德国所有这一年半中新开的防护用品生产厂家用的机器全部来自中国。位于巴伐利亚州的医疗器械批发商Medika的产品经理迈克尔·科赫 (Michael Koch) 表示,早在几年前,相关口罩生产的几乎所有技术都已在中国。
防护用品,必须依靠外力才能满足德国需要?
重点是疫情爆发之初,全球供应链崩溃,基本无法购买到口罩。德国也不例外。按照联邦卫生部长斯藩(Jens Spah)说法,也是这么做的:数量往往优先于质量,总比没有口罩好。相关报道请看《德国花10 亿欧买一家中国公司垃圾口罩,卫生部将其发给弱势群体…试图销毁物证!》(点击阅读)。
鉴于德国自身产能不足,鉴于市场的不稳定性,2020年4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只要企业愿意转产口罩或防护用品,不仅可获得贷款补贴外,还将获得包销承诺。
据悉,联邦政府为此拨出了4000万欧元的专款,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已被调用。
医疗器械批发商Medika就是其中一家转型的企业。据悉,他们改建了一个生产车间,共有35个工作位置。但科赫说:“机器将被封藏起来,今年年底都结束这一切。”
Medika,不是个案。许多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始在德国生产防护用品的公司都有共同的感受。
亚历山大·巴赫曼(Alexander Bachmann)是一家也开始生产口罩的公司的营销主管,他对联邦政府提供的4000万欧元持批评态度:
“回想起来,我会说这笔资金是骗人的,”他说。国家用这笔钱诱使公司陷入陷阱。“每个人都很清楚,在德国制造口罩是不可能的。
巴赫曼说:“每个人都清楚,在德国永远无法经济的制造口罩。开始生产的唯一原因是政治家的公开承诺。一些制造商甚至受到了来自联邦议会议员们的压力。”
据德国口罩协会统计,2020年有180家公司在德国成立口罩生产工厂。其中25家可以说是专门为联邦政府工作,因为联邦政府保证在2021年底前包购所有产品。
事实是,这个时间对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来说,太短了,根本无法收回投资。据悉,仅来自瑞士的无纺布生产厂的成本就超过1200万欧元,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一些德国制造商在联邦政府的招标中豪赌,最初的确获得了非常不错的资金支持。
不过,任何获得购买机器资金的厂家都必须承诺至少在 2025 年底之前专门为欧洲内部市场生产防护用品。
如果从长远来看,仅欧洲内部市场而言,客户是不够的,如果长期没有足够的买家,商业模式就会过时。同时,又因为出口不被允许,这将导致“德国制造”的口罩在世界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
就口罩生产的基本材料而言,中国的产品就要比德国的便宜一大半。
“回想起来,我会说这笔资金是阴险的。”德国口罩协会巴赫曼
Medika的产品经理科赫说,目前来自中国的手术口罩每件售价约为2.5欧分,而在德国,仅制造面口罩的成本就高出约三倍。
FFP2口罩的差别更大:中国商品目前每个口罩的批发价约为11欧分,而德国制造的FFP2口罩的价格是前者的五倍。
可以说,去年德国政府被新冠疫情打的措手不及,特别是在防护用品这一块,当时联邦政府表示尽快改善,除此之外,还将建立一个国家储备,以储存病毒大流行时所需的基本用品。
一个口罩的保质期大约是两到三年,这对德国的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联邦政府未必会购买德国制造的口罩,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最重要的是一个标准——价格。
在回答自民党(FDP)议员克里斯托夫·霍夫曼( Christoph Hoffmann)的一个小问题时,联邦卫生部回答说:“由于所有的采购程序都受国家和欧洲公共采购法的约束,联邦政府不能对德国制造商按百分比确定总体优先次序。”
霍夫曼认为这很有问题。
他表示:“对于现在生产口罩的德国公司来说,联邦政府的反应就是一记耳光。”
早在今年6月,德媒就已爆料,现有的国家储备已经被“卫生部长不想扔掉的垃圾口罩”填满,这些垃圾口罩价值10亿欧元。
而现在,就在今年年底,德国口罩制造商就将为此付出代价,停止生产,封藏机器,投资打水漂。
超市里开始打折出售口罩
据悉,现在的德国口罩生产厂家已经开始集体反对卫生部的计划。
德国口罩协会董事会成员巴赫曼认为许多来自亚洲的产品都有问题:
“我们测试了在德国使用的外国制造商的口罩。”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爆发在医院里的新冠疫情和亚洲制造的口罩之间存在着联系。”
产品经理科赫也说,在招标时不能只看价格。“这不是简单的合格证问题。”社会因素、最低工资等,更重要的是环境问题都应考虑。
据德国口罩协会的数据,从亚洲空运进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德国制造业的130倍,海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德国制造业的5.5倍。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任何大型口罩生产基地都不太可能在德国立足。
因为,必须有固定的购买者,例如医院或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然而,欧洲的采购者在采购这类产品时往往会特别关注价格。
而德国制造的口罩在这方面绝对没有优势,以失败告终是肯定的。
在医院,人们在购买防护用品时总是将价格放在第一位
这对德国的危机预防来说是个很坏的消息。
德国口罩协会的专业人士表示,如德国再次遭遇疫情,就防护用品而言,未必会比2020年做得好。“虽然最初可以使用国家储备用品,但很快就会再次依赖进口。”
巴赫曼说:“当一种比新冠病毒更致命的病毒到来时,每个国家都会只为自己着想,不会考虑将其重要防护用品让给他国。”
“不能把命脉交给他国。”
新闻资讯来源: www.spiegel.de:Produktion vor dem Aus Deutsche Maskenhersteller geben wieder auf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