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畅通无阻 中国人被拒门外:跨年夜我在德国经历的种族歧视

 

 

综合报道:Patrick Wang
我来德国留学一年,感触很深,不仅仅体验到了很多文化的碰撞,同时也经历了新冠疫情给我的留学生活带来的变化。
其实对于每个留学生来说,很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相信大多数都是美好的。

不过,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谈一下我们中国人在国外都会遇到的现象——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给小孩心理造成影响,配图与本文无关
作为一个汉族人来讲,其实从小接受的种族方面的教育非常少,而且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来讲,对于种族歧视的经历也很少。
我真正意识到种族方面的问题是在我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交流的时候,我的几个美国拉丁族裔和黑人同学让我亲身体验到美国社会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
我最初不太清楚,为什么我们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遇到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他们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但是后来,当和他们相处久了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以后,除了通过看他们平时日常生活中对于种族歧视的斗争之外,也听他们讲述了从小到大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了,种族歧视深深的烙印在他们心里,导致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警觉,同时我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严重。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对于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讲,更严重的是新冠加剧了国外一部分种族歧视者对我们华人的恶意。
罗斯托克大学对种族歧视的一项研究
我在国外经历了大大小小、非常多的种族歧视事件。一般,我都会善意地去应对;但有时候,我也会很生气,所以会非常强势地去和他们争论。
2021年的跨年夜,我和朋友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
虽然我们最后并没有与种族歧视者发生太大的争论,但却以这一特别的事情为2021年收尾,足以让我们难以忘却。
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所有中国人可以重视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
2021年跨年夜,当我和几个朋友在酒吧庆祝完跨年以后,又准备去法兰克福Konstablerwache的一家俱乐部继续庆祝。
当时俱乐部门口其实并没有太多人排队,但是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以后,还是无法进入。我其中一个朋友发现,俱乐部有一些德国或者一些其他国家的白人可以进进出出。

发生在德国连锁超市Kaufland的一次种族歧视案

所以她有一些疑惑,就上前去和工作人员询问。巧合的是,一个排在我们后面的白人女性居然被允许进入了俱乐部,然后我的朋友就工作人员,为什么那个排在我们后面的女生可以进去,而我们却等了一个半小时。

那位工作人员粗鲁的解释说,那个女生排了2个小时的队。他这种不可理喻的解释瞬间触怒了我的朋友,他们开始非常激烈的与看门人进行对质,当时由于大家都喝了酒,我不想把事情闹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就带我朋友离开了那家俱乐部。
但是更加过分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去的第二个在法兰克福火车站旁边的俱乐部。
法兰克福火车站
当我们到了那个俱乐部门口时,有位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俱乐部已经满了,但是我看到旁边一些白人陆陆续续地在进入,而且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刚刚到达这个地方。
我问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情况,他粗鲁的告诉我, “我不是已经告诉过你们了吗,今晚你们进不去的,回家吧”。
同一个夜晚,同一种情况,虽然是跨年夜,各种地方都是人满为患,但是我相信这和跨年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很严重的种族歧视。
我相信这种情况对于我们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来说,肯定都遇到过。
比如说我在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某个小镇乘坐公交车时被司机查票,但是其他上车的德国人都没有被查;再比如有一次晚上送完朋友回家乘坐火车时,被严格查看学生证件,但是旁边的德国人却没有被查到。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不断地给我们警示种族歧视真的很严重。所以,如果在国外遇到种族歧视的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一定要重视种族歧视这个问题,并且知道什么是种族歧视。
如果我们华人都不去斗争,都不去争取我们的尊严和权利的话,那只能让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们都知道,美国有色人种争取种族平等持续了一百多年,目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为自己民族的尊严负责。
其次,斗争归斗争,我们要讲究方法。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要原则是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有些种族主义者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如果我们也太过情绪激动的与他们进行对质的话,或许他们会对我们大打出手。
法兰克福一家俱乐部
再次,一定要保持冷静,能询问或者解释清楚就去做,如果遇到非常危险的种族歧视事件时,要及时寻找相关机构解决,比如警察局、一些种族保护机构、大使馆或者华人协会。
最后,对于生活中很小的种族歧视事件,一定不能没有丝毫回应,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回应或许可以让那些有种族歧视倾向或者喜欢开种族歧视玩笑的人意识到他们的问题,从而懂得尊重我们华人。    
在德华人如有类似经历或者对于种族歧视有什么想说的,欢迎通过下方《华商报》主编邮箱或二维码与本号联系。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