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木匠
之所以敢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因为本人是在德国唯一一个经历了完整职业教育流程的华人:从学徒到师傅。
今天,我就从个人角度谈一下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双元制学徒,以及后期的Meister(师傅、技师)职业进修。
德国技术蓝领分为三个等级:
学徒,职业生涯的开始。
一般来说,德国小孩会在小学4年纪结束后被分流,即进入实验中学(Realschule)或者文理高中(Gymnasium)。前者一般结业后会做学徒,后者会参加德国的高考(Abitur)进入大学。
做学徒的门槛很低,有很多文理高中的学生或者大学辍学生也可以做学徒。所以,可以理解为只要10年级毕业都可以参加学徒职业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的技校不同。学徒本身其实是公司的一个岗位,也就是说你成为学徒的前提是必须找到一家愿意接受你的公司,拿到学徒岗位的合同。而在合同里也清楚地规定了学徒的薪水,假期等。
平时学习的地方一般是在当地的一个职业技术学校,通常情况下每周只需去上一天学,另外四天在公司工作。但学徒也可自由安排时间,比如你可以选择工作几周然后去学校一周。
当然,每个州的情况不一样,因为在德国教育方面的很多事情是归州教育局管。
在学校就是学习专业理论,学校老师会跟公司老板定期沟通并报告学徒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公司老板也会告诉老师,学徒要掌握哪些基础理论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双元制,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徒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其次,每个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条例(Ausbildungsordnung),里边详细规定了该职业学徒必须掌握的技能,以及考核内容。
2021年,德国一共有324个国家承认的职业。
当然,因为公司经营方向的不同,相同的学徒岗位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就木匠来说,有些公司的业务是修老房子,而有些公司则生产现代化的装配式房子。那么,公司会如何培养比较全面的木匠呢?
其实,在企业和职校之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überbetriebliche Ausbildung)。在做学徒期间一共要进行16周的集中培训(Lehr-gang),以此来学习该职业最基础的职业技能。这类培训一般由该地区的手工行业协会(Handwerkskammer)承办。
以上几张图就是本人参加的大木工集中培训。此外,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甚至通勤费用都由企业主承担。
学徒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参加结业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考试通过就算出徒了,就成为了专业工人(Geselle)。
这就是我们的实践考试部分,自己动手做一个德国传统木结构的屋顶模型。
在考试通过后,手工行业协会还会组织一个盛大的毕业典礼,本人有幸成为2018年大木工学徒第一名。
这其实对我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意外,在市长宣布之前,我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并且,木工是德国最传统的职业之一,我们同期学员也只有我一个外国人,我也是我们当地职校唯一的中国人,真的不敢想象我居然能获得第一名。当时的颁奖典礼,让我至今难忘!
我认为德国的学徒职业教育是很成功的。一方面对年轻人来说,在二十岁之前学到一门手艺并且学徒期间的薪水可以让其在经济上实现独立。
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学徒可以作为公司的后备力量和新鲜血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所以,一般来说有一半以上的学徒会留在原公司继续工作。
虽然当地职校的开支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从学徒开始第一天起就缴纳社保,政府也能从中获益。而且,年轻人有稳定的工作对社会稳定也大有益处。
此外,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学徒教育。
在我看来,学徒教育对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
也以木匠为例,大家都知道在德国有很多的文物保护建筑大部分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如果没有一代代木工的技术传承,如何能维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呢?
如今再回想在下克森农场做学徒的场景,仍感慨万千。
犹记得师傅每天早上让我们两个学徒提前几分钟到公司,给我们讲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木结构的基本知识,期间还会不断提问。
我也记得工作时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后被同事鄙视的场景,以及风雨无阻地前往工地和下午下班时的火烧云。还有一次早上四点起床驱车几百公里到柏林和纽伦堡做项目和在吕纳堡(Lüneburg)培训时跟大师傅沟通的点点滴滴以及晚上逛圣诞市场的场景….
关于职业教育的第二部分—师傅(Meister),我将另外撰文写。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