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他是最被德国看重的钢琴家!张海鸥,世界级的钢琴家是如何练成的?

作者:倚天
倚天
为钢琴而生

2021年8月21日至26日,久违的柏林爱乐乐团为音乐爱好者们送来疫情缓解后的第一个演出周“Welcome Back Week”。在22日的节目单中,一个熟悉的名字:Haiou Zhang赫然在目,他与柏林爱乐的弦乐组合演绎德沃夏克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Op.81。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清新自然、洋溢着浓郁的捷克民族气息。

1887年,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家乡——布拉格附近的內拉霍奇夫斯渡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怀着对祖国与民族深厚情感,他创作了这首《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

全曲的四个乐章采用德国浪漫派的音乐语法。第一乐章采标准的奏鸣曲式,其中较特别的是两个主题的旋律皆有民族舞蹈的风格,但是基本上旋律线的表现依然不脱西方浪漫的句型。捷克民族式热情在五个声部里得到宣泄。

第二乐章Dumka是一种流行于乌克兰的民间叙事曲,旋律忧郁、低沉。沉思。略带悲伤的乐段与流畅热情迸发的乐段交替出现,这种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乐章是一首精彩的谐谑曲,采用的是一种称作是傅瑞安舞曲(Furiant)的波希米亚民族舞蹈音乐,表达一幅乡村的欢乐舞蹈氛围。

第四乐章是一首回旋曲,导奏后的快板第一主题具有舞蹈音乐的性格,是一个较热情的主题。第二主题开头的节奏模式又是民族舞曲的象征。

全乐章展现出一股汹涌澎湃的东欧民族精神。

这首性格鲜明的钢琴五重奏非常能调动听众的情绪,跟随德沃夏克的旋律心潮澎湃。当天,张海鸥与弦乐手们的合作可谓天衣无缝:每个音符、每个乐句的演绎精准无暇,对意境的表达细腻、丰富,展现出世界级组合的高超水准。演奏结束,观众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五位艺术家表示敬意。

2018年2月,张海鸥与纽伦堡交响乐乐团合作演出。他的弹奏一丝不苟,全情投入(摄影:倚天)

张海鸥走上钢琴演奏家的道路很偶然也很必然。

年幼的他没有像许多学童,3、4岁就被迫坐在琴凳上敲打钢琴键盘,但是他音乐天份极高:年龄虽小却对乐曲有较深的领悟,记乐谱快,更难得的是手指灵活。

8岁的他在省级少儿电子琴大赛中被评委们慧眼识英,开始跟随启蒙教师陈晓音学习钢琴演奏。两年后,才华出众的张海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就读期间,他获得1997年首届中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专业组金奖。

2002年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经中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周广仁教授的推荐,张海鸥选择来到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跟随著名钢琴教育家伯恩德·格茨克(Bernd Goetzke )教授深造。

格茨克年轻时曾师从意大利钢琴家米开朗基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并跟随德国钢琴家肯普夫(Wilhelm Kempff)、智利钢琴家阿劳(Claudio Arrau)等演奏家学习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对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都具有极高的造诣,特别是对德奥音乐具有非常独到、深刻的见解。1982 年格茨克被汉诺威音乐学院聘为教授,2000 年他创立了德国独一无二的研究课程——音乐天才早期培养研究所(Institut zur Früh-Förderung musikalisch Hochbegabter), 致力于培养年轻的音乐人才。

到达汉诺威院后,张海鸥一直跟随伯恩德·格茨克教授学习,直至毕业并获得钢琴演奏家证书。他对音乐的敏感、丰富的表现力、极高的悟性与创造力深得格茨克教授的欣赏,被教授视为难得的人才。通过教授的传授,海鸥掌握了对古典音乐的精辟诠释与演奏气质,尤其擅长表现李斯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熟读了许多欧洲文学作品,包括很多音乐家的传记与书信。这使他对古典音乐精髓的理解、把握和表达更加纯正、到位,并表现在他的演奏中。

考入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攻读本科不久,海鸥就提前升入KA(钢琴演奏艺术家硕士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毕业考试时,他以各门全优的成绩取得该文凭。继而,继续深造国际钢琴独奏家文凭(博士学位),在毕业考试音乐会上,所有考官与观众们都为他精湛的演奏起立喝彩。考官们公认他是该校近年来最杰出的学生之一。

毕业后,张海鸥活跃在世界各地乐坛,与多个知名交响乐团合作,例如俄罗斯圣彼得堡室内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波兰室内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国家交响乐团、加拿大安大略爱乐乐团、德国海德堡交响乐团、纽伦堡交响乐团、波鸿交响乐团、汉堡爱乐乐团等。

他也应邀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包括德国石荷州音乐节、基辛根夏季音乐节、奥格斯堡莫扎特艺术节、法国贝桑松音乐节、瑞士日内瓦音乐节、意大利特雷卡尼夏季音乐节、挪威奥斯陆维格兰夏季音乐节、波兰格但斯克音乐节等。

张海鸥为不同的唱片公司例如德国Gundlach Stiftung、德国汉斯勒Haenssler Classic、德国HS等录制过唱片。为了表彰张海鸥的出色才能与社会贡献,2010年8月下萨克森州布克斯特胡德(Buxtehude)文化协会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这对张海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用虔诚与情感诠释音乐

作为享誉国际乐坛的华裔钢琴演奏家,张海鸥的日程被各乐团的演出邀请排得满满的。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在音乐会后得到须臾时间对张海鸥做了简短的采访。

走下舞台,坐在大厅沙发上的张海鸥非常朴实、低调,让人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位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

笔者问及,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直到考入汉诺威院,跟随格茨克教授,张海鸥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表示,他的导师格茨克教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自己的想象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没有心理上的抵触。每一名学生的气质、习惯不同,很难互相比较、大规模地复制。格茨克教授给每个学生留足了想象与发挥的空间,这是非常难得的。

作为一名重要的钢琴教育家,格茨克教授在对音乐的理解、细节的打磨、追求高品位的表现等方面,给了自己日后许多深远的影响。自己在汉诺威院9年,从始至终跟随格茨克教授学习,在他的启发下,形成自己的演艺风格。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位适合自己习惯与风格的教授,真的是非常幸运。

现代钢琴教育与演奏经历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化,形成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美国等不同的“学派”,哪一种学派能够成为主导?对此,张海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以前的苏联学派曾经影响中国一批钢琴家。在21世纪,一名优秀的演奏家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学派”,而是能够博采众长,吸收他人的优点,增加自己的表达能力。美国在商业宣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出成绩与宣传效果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把音乐学到手、学到精。追求成绩只是一种方式,自己还在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水准的提升,是出于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走下舞台的张海鸥,朴实无华,低调谦逊(摄影:倚天)

艺术本身是创作,音乐演奏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技巧将作品再创作。通过长期的专业学习与演奏实践,对于“再创作”,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张海鸥说,活到老学到老,在音乐领域还有很多新的作曲家、新的作品需要自己去接触、尝试。自己曾经很喜爱莫扎特的作品,后来又爱上贝多芬的作品,自己比较喜欢跟着感觉走。作为音乐人一定要保持兴趣点,不能丢失,对于水准的提升,这是很重要的。

迎合市场需求的泛商品化涵盖当代世界的各个方面,艺术也难以洁身自好。究竟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更高尚呢,还是为了商业价值而迎合市场需求更重要呢?

年轻的张海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比较理想的是纯艺术与市场化互相结合,太学究了会受限制。演奏家应该让更多听众听到新的声音,新的诠释。自己不赞成闭门造车。另外,每个人的气质不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有些人不太适合舞台生涯,而适合走教学的路。

作为一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年轻演奏家,如何定位自己的艺术生涯?

张海鸥坦言,自己已经开了大师课,他会将舞台表演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将好的经验传授给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教学也会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提高。

大量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学习音乐,这股热潮持续了很多年,对此,张海鸥认为,其中的原因不同,有的家长是出于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将来通过音乐出人头地。当然也有其他人真正的出于热爱而学音乐。无论如何,学习艺术,出国来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开开眼界,不是坏事。大多数音乐学习者将来会从事音乐教育,留在舞台上的人少之又少,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个人气质决定的。

因为物质生活水准的改善,当代年轻人学习音乐、从事音乐事业的条件远远好过前辈艺术家们,并且也出现了一些受瞩目的新星。那么,当代或者不久的将来,新一代音乐家的成就有没有可能超越前辈艺术家,还是前辈艺术家的成就是难以逾越的巅峰?

张海鸥感慨地说:萧邦、李斯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巨创作出来的作品属于19世纪,他们的成就是无法逾越的。现在总体来讲钢琴比赛越来越多,弹琴不错音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用心演奏,打动人、感人的太少。

所谓“音乐匠人”太多,抱着感恩的心态、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家越来越少。其中原因跟我们这个时代发展速度太快有关,很多东西沉淀不下来,都是流于表面,很快就随波消失了。而艺术是需要沉下心来积淀的。于是,评价成就大小的标准也改变了。

张海鸥是虔诚的、心怀崇敬的、并且取得不俗成就的演奏家。而有些年轻演奏家比较重视演奏技法,以炫耀技巧取得成功并且很受市场欢迎。对此,张海鸥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与追求,自己当初之所以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来德国学习钢琴,就是因为自己喜爱德国的音乐气质,自己也很喜爱德国文学。人天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就会做符合自己气质的事情。海鸥表示很高兴看到涌现出不同风格的年轻的华裔音乐家,对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什么样的可能性都有。

作为享有国际知名度的演奏家,张海鸥每年、每个月都会花费许多时间参加世界各地的各类演出活动。但是他不希望自己变成“音乐匠人”,而是保持虔诚的心态,表现真实的内心感受。

为此,张海鸥会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观察可能带来启发。演奏是情感输出,但是输入也很重要,从大自然汲取养分,从文学作品汲取养分。对各种事情要有兴趣,避免偏科。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表现能力。

关于音乐会演奏现场的表现,张海鸥表示,在室内乐、乐团演奏中,指挥、演奏员需要互相洞察、互相理解,洞察相互的感情、氛围。关注力与洞察力需要慢慢培养,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很开心的是,自己合作过的乐团、室内乐组合都很默契。自己在国内也与一些乐团获指挥合作过,其中有些有留学西习背景的指挥,也比较注重演奏家的现场状态与表现,这可以说是一个进步。自己在国内授课时,也会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与指点。

作为前辈艺术家,张海鸥寄语学习音乐的年轻学生们,从小到大学习音乐不是容易的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辛苦,但是苦中带甜是值得的。路是自己走的,享受音乐陪伴的每一天不是一句空话。学习音乐不是拿到一纸证书这么简单,它有可能影响一生。

作为一种创作,有人享受过程,有人享受结果。

对此,张海鸥表示,过程与结果都很重要。因为艺术家需要结果来肯定自己,并得到社会的肯定。但是过程更重要,因为过程是实现自我的过程,有时候很艰难,但是很美好,一点一滴地辛勤工作。人生的意义在此。许多美妙的瞬间,都是见证自己的历程。

为了不影响张海鸥的行程,笔者结束了采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音乐世界浩如烟海,希望年轻的张海鸥砥砺前行,不断进取,奏响一个又一个辉煌乐章。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