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学设伊斯兰教课,穆斯林家庭却不捧场,要送孩子到清真寺读经

德国华商报讯:

在德国,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宗教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所以,从小学到中学都设有宗教课,起初宗教课程只涉及基督教和天主教,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门宗教课进行学习。上了中学后,如果不想选择天主或基督教课,就要上道德伦理课(ETHIK)。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多,德国各州又陆续开设伊斯兰教课程(1999年)、佛教课程(2003年)供学生选择。

 

从2015年“难民潮”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穆斯林进入德国,使得学校的伊斯兰教课程显得日益重要。不过长期以来,参加这一课程的人数一直没有达到预期。

近日,根据德国媒体报道,在对德国16个州的教育部对民族融合进行调查后发现,现在有800所学校提供伊斯兰教课程,参加课程的人数已经有5.5万人,2年以前还只有4.2万人。虽然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覆盖在德庞大的穆斯林群体。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16岁以上的穆斯林学生中有76%的人愿意到公立学校学习伊斯兰宗教课程,当时预计可以参加课程的6岁到18岁的学生大约有65万。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穆斯林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宗教团体中去学习伊斯兰教义。尤其是那些希望孩子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的家长,一般都会把孩子送到清真寺学习。

小知识:

在清真寺中,执掌大权的人被称为“伊玛目”,是阿拉伯语音译而来的,意为领导、表率。伊玛目最初的职责仅限领拜,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使用。穆斯林祈祷时,所有参加者必须遵守伊玛目的领导,按伊玛目的要求完成祈祷仪式。

另一个词叫阿訇,在古代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民族对本民族中各种宗教的宗教场所首领及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如今,这个词也是中国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穆斯林对本民族中伊斯兰教的宗教场所首领及德高望重者的尊称。比如德国清真寺中,每次做礼拜时间一到,站在宣礼塔上吹号的那个人也叫做阿訇。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德国各联邦州学校教授的课程内容参差不齐。比如,柏林学校的课程是由“柏林伊斯兰联盟”负责的,黑森州和下萨克森州是由城市相关部门和宗教团体一起合作负责的,在北威州、巴符州、莱法州和萨尔州采用与伊斯兰教派人士合作的形式,汉堡和不来梅则将伊斯兰教各派系之间的宗教课程融合在一起教授,还有五个州没有提供任何伊斯兰教课程。

此外,学校教授的伊斯兰教课程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而且还会受到很多德国保守派组织的影响,会限制传统伊斯兰教义的传播,比如自由派穆斯林或者右翼保守派政治家的思想。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政治影响,比如土耳其伊斯兰组织DITIB,这个组织与土耳其政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德国也一直被认为是土耳其的间谍组织。此前有报道称德国政府因在2017年接收350名DITIB伊玛目而受到很多德国反对派的指责,他们认为德国政府这样做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本公众号曾对该组织在德国的发展以及德国警方对其监视、调查进行过多次报道,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土耳其通过宗教组织和侨团加紧控制在德侨民 总统埃尔多安要来德拉票  北威州试图阻其到访

德国警方大举搜捕土耳其伊斯兰机构的间谍   指控他们接受土耳其政府指令在德收集情报

另一方面,德国目前的伊斯兰教育课程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比如教授课程的老师太少,即便德国的大学在7年前就设立了伊斯兰课程理论学习中心,教授伊斯兰教课程的教师可以在这里进行学习和深造。同时,由于到现在为止清真寺都自己培训伊玛目,而且也不会使用德语,传播的教义都是非常传统的伊斯兰教义,所以有关伊斯兰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难,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大学生或老师在选择伊斯兰课程时都会考虑,到底自己学习这样的教育课程是否值得,特别是现在有关穆斯林女性戴头巾的事情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一些联邦州都禁止在公众场合佩戴头巾,但是穆斯林佩戴头巾是伊斯兰教的象征的标志。这样的状况使得伊斯兰教课程在德国穆斯林间的推行变得艰难。

德国有专家认为,作为伊斯兰教课程的教师,应该及时意识到以上的问题,并尽可能在上课时教育学生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并在宗教和大众世界观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