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峰下的霞慕尼:其貌不扬,声名赫赫

作 者:倚 天
知道霞慕尼吗?对这个问题多数人会很自然地摇头说不。然而,这个名字在登山界、冬季体育界可是大名鼎鼎。霞慕尼是个只有8千多常住人口的偏僻小镇,它的法语名字是Chamonix-Mont-Blanc,Chamonix。之所以出名,因为它在欧洲之巅——勃朗峰脚下,与勃朗峰有近得不能再近的关系。

它位于法国东南部,与瑞士、意大利交界点北部的同名山谷内。山谷呈东北——西南走向,西侧是高2965米的赤焰峰,东南侧就是4,810.45米的勃朗峰。从霞慕尼的任何位置向东南方望去,勃朗峰横亘天际,近在咫尺。

小巧的廊桥连接阿尔沃河霞慕尼镇中心。远处是从勃朗峰延伸的巨大冰川(倚天摄影)

霞慕尼的总面积约为116平方公里,海拔约1035米。发源于巴尔姆山口的阿尔沃河穿城而过,在霞慕尼山谷的阿尔沃河宽度只有不到20米,流出山谷后一路向北,在102公里外的日内瓦并入罗讷河。

霞慕尼由山谷里散落在阿尔沃河两岸的16个村庄合并而成。镇中心位于山谷西北部,依河而建,两座窄窄的小桥连接两岸,桥上与岸边护栏装饰以漂亮的鲜花,为这弹丸之地平添几分妩媚。岸边的几家商店、超市、药房、餐馆、旅馆等组成主街。镇中心最醒目的建筑式一座4层高的mercure酒店,其外立面完全被深褐色的木板覆盖。

白雪皑皑的勃朗峰披上一层玫瑰金色朝霞,在蓝天下闪闪发光

仲夏的清晨有几分寒意,山谷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抬头望去,勃朗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仿佛还在沉睡。不久,峰顶映射出一缕金色的阳光,随着旭日升高,白雪皑皑的勃朗峰云开雾散,披上一层玫瑰金色霞光,在蓝天下闪闪发光。

从南针锋观景台俯瞰,朵朵白云漂浮在霞慕尼山谷上(倚天摄影)

小镇东边山下有座缆车站,从此可乘缆车到达海拔3842米的南针峰(法語:Aiguille du Midi)顶。

缆车索道全长5093米,行程约35分钟。途中透过全景式车厢环顾四周,起初是茂密的山林,随着海拔升高,植被逐渐稀疏,最后到达白雪皑皑、被群峰环抱的山顶观景台。

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脚下的朵朵白云漂浮在山谷,风景这边独好:望西方,峡谷对面是悬崖绝壁,脚下的霞慕尼山谷一览无余,小镇变成微缩景观。向北面、东北看,嶙峋的群峰似一排排巨齿刺破苍穹,远方是瑞士境内连绵的雪山,观景台的全景照片一一标出对应的山峰的名称:大孔班峰(Grand Combin)、玫瑰峰(Mont Rose)、色文峰(Cervin)等4千米以上高峰的身影清晰可见。

东南方向眼前横卧着勃朗峰的巨大身躯,相当震撼。更有成群结队的全副装备的登山者从南针锋观观景出发,踏着冰冻的积雪,挑战阿尔卑斯群峰。勃朗峰延伸出一条长7千米、面积40平方公里巨大冰川——冰海,它由三条冰川汇合而成,冰层厚2百米,它是阿莱奇冰川后的阿尔卑斯山脉第二大冰川。阳光如此炫目,呼吸有些吃力,然而壮丽的美景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兴奋得忘却了种种高山反应的不适。

向东望去,大孔班峰(Grand Combin)、色文峰(Cervin)、玫瑰峰(Mont Rose)等高峰在远处清晰可见(倚天摄影)

因勃朗峰而繁荣

因为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高山气候,霞慕尼在很长时期内是个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直到公元前5世纪,附近有少量凯尔特人居住。公元前121年这个地方被并入罗马帝国。

公元5世纪至7世纪,欧洲发生两个重大事件: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及民族大迁徙。偏远的穷乡僻壤霞慕尼也被剧烈的社会动荡波及,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勃艮第人占据并统治此地,成为日内瓦伯爵的领地。

1091年霞慕尼首次被提到:当年日内瓦伯爵把霞慕尼山谷赠送给皮埃蒙特的一座本笃会修道院。此后数世纪里该修道院是霞慕尼山谷的主人,直到1786年成为萨伏依王朝领地。

18世纪时霞慕尼还只是一些散落的小村庄,当地人多以种植黑麦或燕麦、采矿为生。1741年两名英国人来此,回去后在报纸上报道了他们的探险见闻,他们提及一条极其庞大的冰川并称之为“冰海”。随后第一批游客慕名而来。1770年霞慕尼的第一座旅店开张,1783年估计有1千5百名访客来到霞慕尼。

1786年,8月8日,两名当地人米歇尔-加布里埃尔·帕卡尔(Michel-Gabriel Paccard)医生和采矿工人雅克·巴尔马(Jacques Balmat)成功登顶,在勃朗峰留下人类最早的足迹,他们也成为现代登山运动的先驱。

今天在霞慕尼镇中心可见到他们二人的铜像:二人注视着远方的勃朗峰,雅克·巴尔马右手指着他们的目标

霞慕尼镇中心的米歇尔-加布里埃尔·帕卡尔(Michel-Gabriel Paccard)医生和采矿工人雅克·巴尔马(Jacques Balmat)铜像(倚天摄影)

首次登顶勃朗峰成功后,霞慕尼开始走上登山、滑雪、观光胜地的发展之路。

1818年8月1日南针峰首次被登顶。1825年霞慕尼迎来最有名的客人——维克多·雨果。 近百年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霞慕尼历经1792年被法国革命军占领、从1814年起被萨丁尼亚王国统治,直到1860年3月24日,按照《都灵条约》(法语:Traité de Turin 1860)的规定,萨伏依王朝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把尼斯伯爵领地和萨伏依公国让给法国,于是当年4月4日霞慕尼被并入法国。

为了迎接拿破仑三世于9月初的到访,霞慕尼政府特地造了一条可以通行马车的路。1890年在离勃朗峰顶峰3百米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天文台。1901年7月铁路开通,从此霞慕尼的面貌迅速变化并成为冬、夏皆宜的观光地,尤其是法国最佳的冬季运动地点。

1906年至1907年冬法国高山协会在这里创立。1910年9月7日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为新市政厅剪彩。1921年11月21日法国总统亚历山大·米勒兰下令把该地名称改为今天的名称。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霞慕尼举办。同年首座去冰川的缆车索道启用。1932年一所培养高山军事人员的学校在霞慕尼落成。

全能的运动胜地

冬季奥运之后,霞慕陆续修建了通往周边格朗蒙泰滑雪场(Grands Montets)和洛尼昂滑雪场(Lognan),以及两条去法国与瑞士边境的缆车索道。然而使用率最高的要数南针锋索道。

从小镇东边山下的缆车站出发,可达海拔3842米的南针峰(法語:Aiguille du Midi)顶。索道全长5093米,行程3约35分钟。途中透过全景式车厢看去,起初周围是茂密山林,最后变成头顶蓝天,朵朵白云漂浮脚下山谷,风景独特,美不胜收。站在山顶缆车站外的观光平台,可谓眼界大开:北、西方对面是悬崖绝壁,脚下是霞慕尼山谷一览无余,小镇变成微缩景观。

向南望去,眼前嶙峋的群峰似排排巨齿直刺苍穹,远方是瑞士境内白雪皑皑的群峰。东边眼前横卧着勃朗峰的巨大身躯,相当震撼。更有成群结队的全副装备的登山者从此出发,迈向厚厚的积雪,挑战阿尔卑斯群峰。

几名登山队员从南针峰出发,迈向茫茫冰原(倚天摄影)

霞慕尼每年接待约250万来客,其中52%是法国人,48%是外国人。其夏季运动项目是高山体育,尤其著名的是高山徒步。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是欧洲最著名的徒步比赛之一,比赛全程170公里,总落差约10公里,纵穿勃朗峰,跨越瑞士、意大利、法国。

霞慕尼地区还有许多自然地点可以攀岩并有一些攀岩比赛,市内还有一攀岩学校。滑翔伞是另一项受喜爱的运动项目。霞慕尼室内还有一游泳池和八个网球球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勃朗峰附近居然有一座18孔、全长6076米、落差72米的高尔夫球场。

冬季的霞慕尼冬季成为冰雪运动运动胜地,其周边山上有格朗蒙泰滑雪场(Grands Montets)、洛尼昂滑雪场(Lognan)等。早在1920年霞慕尼修建了连接山谷另一面普朗普拉(Planpraz)的缆车索道,从普朗普拉换乘另一条索道通往高2525米的布拉旺峰顶。

冬季奥运之后,霞慕尼陆续修建了通往周边格朗蒙泰滑雪场(Grands Montets)、洛尼昂滑雪场(Lognan),以及两条连接法国与瑞士边境的缆车索道。通向滑雪场的索道只有滑雪季节运营。南针锋观光索道则是一年四季运营。乘缆车、上南针锋、观勃朗峰是霞慕尼观光的必选项目。

登山、滑雪、观光为霞慕尼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环境保护依然得到当地人的重视。霞慕尼及周边地区采取多项措施监测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早在1974年8月开始立法保护面积3279公顷的自然保护区,1976年再立法保护所有海拔2千米以上的山地,从而整个受保护的面积达1.8万公顷。

霞慕尼也和周边的县镇合作从事保护工作。由于通过霞慕尼山谷的机动车尤其是大货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1999年开始当地民众和市民和政府设法限制交通流量增长,其中一种可能是用火车替代汽车出入山谷。

难以忘却的悲剧

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谁能想到,霞慕尼与一场罕见的灾难连在一起。

从地理上看,经过霞慕尼地区的公路是法国北部、西部与意大利之间的捷径,但是因为勃朗峰及周边群峰阻挡,车辆不得不在进入山区后在蜿蜒起伏的山路爬行7个小时,才能进入平原地区。这显然是过于浪费时间了。

北勃朗峰隔在两边的意大利和法国决心建立直线联系,开凿勃朗峰隧道的设想一拍即合。 1957年9月1日意大利人从库马耶(Courmayeur)率先开凿,次年4月30日法国工程队从霞慕尼开工。

1962年隧道贯通,1965年7月19日举行落成仪式。隧道全长全长11.6公里,宽8.6米,至今仍然是全球最长公路隧道。隧道内有烟雾警报器、通风管道、闭路电视监控、18处防火间(每6百一处),还装有77部紧急求救电话。在法国、意大利两端各有收费站、监控操作室,在法国入口处有一支专业抢险救援队,在意大利入口处有一支志愿救援队。救险设施。

勃朗峰隧道的开通使巴黎与罗马间的距离缩短约220公里,穿越勃朗峰隧道的时间大约只需15分钟。平均每天有5 千多辆机动车经过隧道来往法国、意大利。

隧道开通后的34年内基本安全无恙,偶尔出现的事故都被抢险救援队及时化解了,从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

直到1999年3月24日。这一天,一场大火导致39名大货车司机被困在隧道内而死亡。

当天上午10时46分,一辆装载人造牛油及面粉的比利时货车从法国开往意大利,于隧道内6公里处起火、爆炸并。大量浓烟难以疏散,严重阻碍了隧道内的司机们逃生,以及救援队的入内援救工作。53个小时后,熊熊大火终于熄灭,浓烟逐渐散去。救援人员在隧道内找到39具面目恐怖的尸体。

各路专家们对灾难做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大致还原了灾难的过程。某个司机随意丢在路面的烟蒂的火星飘进货车的空气过滤器,然后进入引擎,然后引燃油箱,然而最致命的却是车上装载的9吨人造黄油和12吨面粉,以及人造黄油的包装和冷藏车厢内的聚苯乙烯。

火灾发生的前7分钟里,传感器的数据表明,浓烟朝25辆堵塞的汽车蔓延了8百米。

浓烟蔓延的速度为4.5m/s,也就是在16km/h,能见度瞬间之内就下降到0.5m。这意味着司机们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决定是逃往防火间还是留在车上。除了隧道内迅速升高的温度,强烈的浓烟、致命的毒气则是司机们死亡的直接原因。39名被困司机因为浓烟、缺氧、毒气而很快昏迷,被近千度的高温烤死。

此外,从意大利一侧入口吹进的风、操作员的对排气系统的操作失误也对火势和浓烟的走向起了作用。

勃朗峰隧道法国入口处,车辆排队等候付费(倚天摄影)

勃朗峰隧道于灾难后被关闭重建。隧道两端入口外安装了热传感器,防止过热车辆进入隧道。隧道内改建密封防火间,里面安装连接控制室的录像设备。防火间的台阶通向公路下方的疏散通道。

此外,对管理人员地职业技能要求也更加严格,每个操作人员会专门负责一个特定的控制中心,并且定期进行救灾训练。这里的最高限速和车间距都有了严格的规定。3年后的2002年3月9日重新开放通车。

从法国入口交了费,缓缓驶入,一眼望不不到头隧道内车辆井然有序,就这么走着,似乎没有了时间。出得隧道,山景依旧,却已到了意大利,亚平宁在召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