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华人医生在新冠疫情下的生活:疫情至今,让我感到很累……

作者:张卫奇教授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已经蔓延两年了!

庚子年伊始,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吸氧,呼吸机等等……

随着疫情的继续发展,大家开始关注“新冠综合征”,关注“长期新冠症”,关注变异株的出现,关注疫苗的研发和普及,关注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的出现……

与此同时,各自类型的信息不断地充斥在网络中,众说纷纭,鱼目混珠,言人人殊……

但是,伴随着人们对可靠信息的渴求,现实却事与愿违,信息越多,头绪似乎就越乱,真假也就越难分辨,更难决策到底应该信任谁……

现在看来,新冠疫情将在很长时间内不断演变,不同的信息将继续骚扰和纠缠我们,人类社会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新冠疫情,如何结束新冠疫情,各国都有各自的对策,各持己见,因地而异,没有标准答案,更难达到共识……

人类要真正做到与新冠病毒和平共处,恢复旧日安宁,谈何容易!


我本人既不是病毒学家,也不是传染病学家!
但是,在过去的两年内,我读了很多有关新冠疫情的文献,也分析、收集了很多资料和数据,写了很多有关新冠疫情的短文和记事,并将很多信息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图表发布在各种网页上……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也在不同的场合和群体内办了很多讲座,也通过不同形式与很多同胞、夫妻和家庭作过无数次的面谈和沟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冠疫情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解除他们的焦虑……
这一切都不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充其量只是个人的公益活动!
 
 
我的本意是想以一个医生、朋友和同胞的身份尽自己微薄之力,在全球信息充斥而混淆的大环境下向大家提供一些没有政治色彩,而且可靠的专业信息,帮助大家理解疫情的发展,理解防疫措施的意义和必要性,也尽可能帮助大家愉快健康地度过难关!
可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延续,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我越来越感到一种莫名的疲惫和无奈……
 
突然的电话

星期五晚上,我接到了一位留德同胞S夫人的电话,她轻声哭泣,用沙哑而颤抖的声音告诉我:”……我先生两星期前核酸阳性!开始时他只有感冒病症,没把它当回事,以后他开始发高烧,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一直在家隔离休息。几天后,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剧。昨天下午他的呼吸越发困难,无法安睡,被急救车送入xx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现在他尚在隔离病房,需要输氧治疗,病情依然不稳定……“
S夫人的电话来得十分突然,我毫无准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安慰说:”你丈夫年纪还不大,在医院一定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现在我们只能既来之则安之,耐心等待他的病情发展和治疗结果……“
学校同事的询问
几个星期前,大学某部门给我来电话说:某学院的一位来自中国的工作人员F先生一直拒绝打疫苗,对学院内的工作程序有一定的影响。同事不明白他到底为什么拒绝疫苗,想劝导他,又因语言和专业原因无法对很多接受疫苗的细节作深度沟通,实在有些束手无策……
于是,这位来电者问我,是否愿意与F先生用母语跟他沟通,消除误会,说明利害关系,争取他早日接种疫苗。
我回答说:没问题!只要F先生本人愿意,我可以跟他沟通,必要时向他提供一些医学信息和我本人的看法。当然,到底是否接受疫苗,最终还得由F先生自己决定!
几天以后,我和F先生及S夫人在约定的地点见了面,共同就接种疫苗情况交谈了一段时间……
和睦的家庭
F先生及S夫人都是德国大学博士毕业生,年龄不到四十岁,有一个12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夫妻俩在德国生活了十几年,并且都有安定的工作,孩子们都在附近的学校上学。
按照常理,他们夫妻恩爱,家庭生活稳定和谐,日子过得挺不错。可是,自从新冠疫情的到来,他们很长时间无法回国探亲,再加上德国疫情的一再反复,更引起了各自的情绪波动,多少也影响了他们原本平稳的家庭生活。
从2021年上半年起,德国开始推行新冠疫苗,他们夫妻间因为是否接受疫苗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
F先生的本科是自然科学
他平时十分小心谨慎,所以他一直十分关心新冠疫苗的发展,并且在全球中文网络中收集了很多有关新冠疫苗的信息。
开始的时候,他对新冠疫苗还抱着很大的信心和期待,以后他看到了很多对疫苗持怀疑态度的信息,特别是收到某些美国同学传来的信息以后,他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他怀疑新冠疫苗的可靠性,觉得它们都是在短时间内“催生”的不成熟产品,而且mRNA疫苗可能会对人的基因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所以他确定,现在接受疫苗就等于让自己成为“接受试验的小白鼠“………
随着新冠疫苗在德国的普及,他原本对新冠疫苗的期待心情慢慢地演变成怀疑的心态,然后又逐渐地凝聚成对新冠疫苗的反感和抵触。
 
S夫人没有自然科学的背景
她是学德国文学的,平时并不特别关心科学问题,但是她一直很关心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相信专业人员会以科学的态度研发疫苗。
她对新冠疫苗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通过接种疫苗而得到保护,希望全世界能够通过新冠疫苗的普及而结束疫情,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早日回国探亲。
“是否接受疫苗”成了家庭矛盾的关键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德国各地都施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也开始限制没有接受疫苗的公民的活动范围,这给F先生及S夫人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给孩子们上课和业余活动带来了很多麻烦。
另外,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德国12岁以上,甚至6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接受疫苗,更增添了争论话题。
于是,他们夫妻俩时常因为自己和孩子们是否应该接受疫苗的问题发生争论,俩人意见相左,无法达成共识。
另外,在家里的争论中,12岁的儿子坚决支持妈妈的立场,觉得只要卫生机构批准,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疫苗,也让他和妹妹能更放心地上学以及参加校内外活动;
10岁的女儿却坚决支持爸爸的立场,坚决反对接受“尚不成熟”的疫苗,觉得只要坚持有效的防疫措施,即便不接受疫苗也可以健康地度过疫情!
就这样,他们各持己见,争执不休,所以家中四人至今都没有接受疫苗!

听完他们各自的叙述以后,我问F先生:你觉得现在上市的新冠疫苗都不够成熟,那么在你眼里,怎样的疫苗才算成熟的疫苗呢?
F先生:说实话,我对这方面其实一窍不通!但是,网上的信息告诉我,一种新疫苗上市前,起码要检验5-10年,如果没有问题,才能算成熟的疫苗!
我:那么,在这5-10年中,到底应该发生什么呢?怎么才能算检验呢?
F先生:到底如何研发疫苗,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快速上市的疫苗很可能深藏很多未知的危险,必须等待5-10年的长期观察,才能完全排除危险!
我: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在近5-10年内就不可能有成熟的新冠疫苗上市喽?!难道我们必须等这么长时间以后才能结束新冠疫情吗?
F先生:这一点,我没有想过,也说不清楚应该怎么办!但是我的态度很明确,我不反对别人冒险接受这种“尚不成熟”的疫苗,但我和家人都不愿冒这个险!
我:现在德国和欧洲的新冠疫情都在不断地变化,接连出现不同的变异株,疫情也在不断地加剧,如果你和家人都不愿意接受疫苗,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你和家人的安康呢?
F先生:我本人觉得,只要我们小心翼翼,出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会活动,即便不接受疫苗,也能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
我:是的,严格施行非医学的防疫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但是如果要让人类社会回到正常轨道,不可能永远依靠这些严格的社会措施,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每个人的免疫能力才能有效地防疫,而接受疫苗是获得这种免疫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途径!
F先生:现在网上经常谈到“突破性感染”!我觉得,既然打了疫苗以后也不能完全防止病毒感染,我们就更没必要去冒险接受这种“尚不成熟”的疫苗了!
我:大多数“突破性感染”的病人都属于不症状或轻度症状,所以接种疫苗可以防止重症的出现!前些时间我在网上就“突破性感染”问题发表过一篇短文,也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信息!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止重症的出现!
F先生:对不起,我没有拜读过您的文章!我知道您用心良苦,但不管您怎么说,都无法去除我对这种“尚不成熟”疫苗的怀疑!
S夫人对丈夫的傲慢态度有些不满,微笑地对我说:你不想听,我很想听!
于是,我在电脑上显示了”呼吸系统“的示意图………
医学上,我们将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在临床医学中,我们通常将其简称为”上、下楼层“(德语:Etage;英语:floor)。
很明显,”上呼吸道“属于人体与外界的“边境地区”,所以这个地区会经常出现“敌人”(病毒、细菌和其它外来物)。如果人体在这个区域遭遇“敌人”,免疫系统就会发起“遭遇战”,其结果就是流鼻涕、咳嗽、咽喉疼痛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病症”!
在通常的情况下,健康的肌体并不怕这种“边境遭遇战”,有些人无需大动作(=轻感冒),有些人需要大动干戈(=发高烧,重感冒),但一般几天内就能结束这种“边境遭遇战”,凯旋而归。
也就是说,”感冒“就是当呼吸道受到外来病毒感染以后,人体有备无患,经过短时间的“边境遭遇战”就能将病毒”拒之门外“!
但是,呼吸科医生最需要防止的病症就是病毒的”楼层交换“(德语:Etagewechsel)。
也就是说,一旦“边境遭遇战”无法将病毒”拒之门外“,而任其”深入内地“,进入”下呼吸道“,那么情况就复杂得多!”遭遇战“就演变成”阵地持久战“,其结果就不仅仅是”消灭病毒“,而是劳民伤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稍有差错,病毒就会突破防线,进入血液和其它器官,其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种”楼层交换“不仅仅局限于病毒感染!
比如,”花粉过敏“,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医生有些大惊小怪!
其实,医生并不忌讳”花粉过敏“,却十分忌讳因此引起的炎症的”楼层交换“!
一旦出现这种”炎症楼层交换“,那么,这种过敏的炎症反应就会从”上呼吸道“转入”下呼吸道“,最终引发“哮喘病”,不仅仅劳民伤财,更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不接种疫苗,新冠病毒可以长驱直入,在几天内实现这种”病毒楼层交换“!
对地球上所有人来说,新冠病毒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病毒!如果没有接种新冠疫苗,一旦在”上呼吸道“遭遇新冠病毒,人体无法有效地展开“边境遭遇战”,也就无法阻止新冠病毒作”楼层交换“,无法阻止新冠病毒长驱直入,进入”下呼吸道“!
在很多人体内,新冠病毒甚至会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血液和其它器官,其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什么是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呢?
新冠疫苗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病毒楼层交换“,防止新冠病毒长驱直入,防止新冠病毒进入血液和其它器官,防止重症出现,防止由此造成的死亡!
但是,现有的新冠疫苗无法全面地”拒新冠病毒于门外“,无法全面预防新冠病毒进入”上呼吸道“,无法避免这种“边境遭遇战”!
于是,一旦作核酸检验,就可能在这些接受疫苗者的鼻腔、口腔、咽喉内发现新冠病毒,成为“核酸阳性”!
但是,这些接受疫苗者的人体都有备无患,经过短时间的“边境遭遇战”就能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成功地防止新冠病毒长驱直入!
正因如此,“突破性感染”虽然是现有新冠疫苗的美中不足,但它能有效地防止重症出现,能够保护生命!
 
听完我的叙述,F先生说:谢谢您的解释,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但是,我意已决,不愿意去冒险接受这种“尚不成熟”的疫苗!
言已至此,我也不便多说了:如果你本人不愿意接受新冠疫苗,但是你是否应该允许你的夫人以及孩子接受疫苗?
F先生说:嗯!我夫人是成年人,我无法、也不想阻止她接受新冠疫苗,但是两个孩子都年幼,作为他们的家长,我不同意他们接受疫苗!
那天分手以后,S夫人去城里的疫苗中心打了第一针新冠疫苗,但是没等到四个星期后接受第二针疫苗,F先生就感染上了新冠病毒……
电话里,我问S夫人:那你们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S夫人:丈夫测核酸阳性以后,作为密接者我和两个孩子都居家隔离!当然,一家四口人逗留在三室一厅的房间里,只能尽力实现隔离。侥幸的是,我们至今都是核酸阴性!但我们全家人心惶惶,焦虑不可终日……
几天后,F先生被转入重症治疗室,一直需要输氧治疗……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已经蔓延两年了!
在过去的两年内,我曾经经历过好多次类似的夫妻和家庭对话!
直至2021年上旬,这些对话都比较和睦,我也能感受到,对方很高兴能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回答,能够获得解疑,能够给自己生活中的选择得到一种启发!
总之,那段时间内,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不管怎么说,我至少能给他们提供一点微薄的帮助!
可是,2021夏天以后,这些对话时的口气似乎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我非但没有感受到对方的“感激”,反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敌对”,一种“针锋相对”!
我非但无法帮助他们,而且需要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作出辩护。有的时候,我甚至希望早点结束这种无益的对话!
正因如此,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很累,觉得疲惫,觉得十分无奈!
在过去两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根本不缺乏信息,与其相反,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
有乐观的信息,也有悲观的信息;有专业的信息,也有非专业的信息;有充满数学公式的信息,也有充满医学图片的信息;有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更有很多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信息。
总之,网上信息之多,可以称之为“信息泛滥”!
奇怪的是,我们虽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得到无数新的信息,但很多人的脑袋里却依然一头雾水,无头无绪,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信任谁?!
于是,很多人都选择那些“简单明了”的结论,选择黑白分明,选择敌我有别!
在过去的两年内,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像一架巨大的放大镜,将社会的优越和拙劣,将人们的智慧和愚蠢,将灵魂的高贵和卑贱都毫不留情地展现在公众的视野!
与此同时,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也在不断地考验我们的忍耐性,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考验我们对人类智慧的信任!
从某种角度来说,信任意味着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的手中,因此盲目的信任会带来危险,而经过筛选、甄别后的信任则会使我们的行为变得更现实。
但是,为了获得这种信任,我们必须作出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前就知道其结果,恰恰相反,信任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不知道结果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的行动。
也就是说,在”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的现代社会中,“无所不能”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往往近在咫尺,很多事情的变迁依然掌控在我们自己选择信任的一念之差。
只有信任科学,我们才能更快地解除危机。
祝大家安康!
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