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印象
——海外华文媒体青海行之收获 (小宇)
提到青海,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会与偏远、荒凉、落后、贫瘠这些字联系在一起。而当我在8月下旬随着海外华文媒体青海行的深入,当自己的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亲耳聆听和亲眼所见,改变了先前这些偏见。
确实,它是个地广人稀的省份,全省总面积为72.23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594万,还不如我们苏南地区一个市的人口多!他们的经济实力呢?也实在是比较靠后,2023年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排名28位。
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说青海是个藏而不露的地方。那看似贫瘠荒凉的辽阔大地,内外都藏着很多宝藏!
首先,青海是我国生态高地,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东南亚最长的河澜沧江(澜沧江进入缅甸后被叫作湄公河)发源地。为了让孕育了世代中华儿女生命和文化的东流江水保持高质量的水质,当地政府和人民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种林植草,保护水之源头。所以当我们来到青海化隆附近的黄河边时,看到那段的黄河水是碧水盈盈清波荡漾的,完全不是泥沙翻滚的黄色之水。
此外,青海有数不清的湖泊,最有名的当然是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湖,4625平方公里,湖的周长长达360公里。当我们站在湖边,看着水天一色蔚蓝的湖水,感觉像是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难怪青海湖古称“西海”,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东海、南海、北海,独缺个西海,而这个浩渺无银如海的湖,完全可与大海媲美!它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海拔近3200米的高原上。
北部横亘青、甘两省“生命之源”祁连山和“龙脉之祖”“万山之圣”的昆仑山的一部分都在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就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这两座山脉之雄伟,之绵长、之巍峨,之险峻,是我有生以来,除了在欧洲看到的阿尔卑斯山脉后,第二次让我深深震撼的高山。它们看似光秃秃,几乎没有被森林绿草覆盖的,但他们如一个深藏不露低调却富有才、财的冷峻汉子,高达6000米的山脉上,蕴藏着大量的冰川和积雪,形成了青海和南疆地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补给源与重要的“固体水库”,它还蕴藏着很多稀缺的宝贝,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有铁、铜、铅、锌、金、钨、锰、磷、钒、铀等金属矿藏,还有石棉、煤炭、石油、石膏、盐类等多种非金属矿产。
那你可能会不理解,既然青海省拥有这么多稀缺资源,怎么还会让经济那么落后呢?
其中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青海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储备自有稀缺资源的贡献,对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牺牲。要知道,这片外表荒凉人烟稀少的大地下埋藏的是一些生产原子弹核武器必不可少的铀,也因此,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就建设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总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在当时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就是一个代号“221厂”。这里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因其对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被誉为“原子城”。原子城于1958年开始建设,为了祖国军事发展的需要,当时在这片草原上世世代代生活的牧民们毫无怨言立刻离乡背井,搬迁他乡。路途中,冒着风雪严寒,一些老弱病残的牧民没能坚持到新家,就永远留在了迁移的路上。这也是一种平凡却伟大的奉献!
在这片神秘又撼天动地的禁区内,多少个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和部分家属,还有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5年5月15日原子城退役,该地被移交地方政府,并被命名为西海镇,成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它还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原子城已经发展成为青海湖北岸金银滩地区的草原新城,原驻牧民开始回迁,政府给他们建造了统一漂亮的蒙古包和砖瓦房,让他们发展畜牧业以外的手工业、旅游业,他们从此收入增加、居有定所,不需再四处漂泊。当我们经过广袤的牧区时,看到一个个白色蒙古包或帐篷旁都停放着私家小车或者摩托车,新一代的牧民在改变着他们劳作的方式。笔者在后来离开西宁去兰州的火车上,与邻座的姑娘聊起来,她恰好是青海的藏族孩子,是结束暑假回兰州去西北民族大学读书的。我问她读大学需要打工助学吗?她说父母都是牧民,但养的牛羊通过合作社帮忙销售赚的钱很不错了,可以供她上学。她说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当然假期回家时,也会帮父母放牧。作为互不认识的普通乘客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暖暖的,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此外,中国海军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也在青海!在哪呢?就在美丽浩瀚的青海湖上,那座1968年在湖水中建造的红色的小房子至今还傲立在水中,坚不可摧。它是中国军事发展的见证,也是青海人民和山山水水对祖国军事发展奉献的见证!
青海拥有的另一个知名宝藏是昆仑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6000枚奖牌,就是青海省政府捐赠的产于青海格尔木境内的昆仑玉,与金银铜镶嵌制作而成。
如今,无论是昔日的原子城还是鱼雷发射试验基地,都恢复成旅游景区。青海湖和境内数百个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湖,如有“天空之境”美誉的茶卡盐湖、色彩斑斓的“翡翠湖”,于天空更近的宝蓝色冬格措纳湖等等,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不远千里,来此一睹这些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青海的历史、人文景观也极为厚重丰富。青海省有汉、藏、回、土、撒拉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49.74%,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和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这么多民族要融合相处,必然要相互尊重和包容各民族间不同的宗教、语言、习俗。最典型的是青海同仁的“隆务五教一条街”。当时我们海外媒体采风团冒雨参观了在这条250年历史的老街上的二郎庙和隆务清真大寺,真切感受“五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独特特色。
青海因多民族共聚,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10个,无论在“青绣数字化总部”,还是在同仁市的胜境热贡艺术苑,看到那一幅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藏绣、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以及细腻精美,久不褪色的唐卡,无不为青海艺术传承人们的精湛技艺啧啧惊叹。
而让我最钦佩的是,拥有这么多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青海人却极为虚怀若谷,无论在街道和社区,还是去牧民合作社,他们经常把自己比作“一颗石榴籽”,小小的石榴籽虽不起眼,但紧紧抱团紧挨着,就是一团晶莹剔透,红红火火。就像青海人民,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目前,青海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有的市州和93%的县都建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这样的省,不是更有发展的空间和希望吗?那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大美山河不是你此生必去一次的地方吗?
昆仑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煤、铁、铜、锌、金、铬、钼、钻、镍等稀有金属资源。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利用,对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昆仑山还蕴藏着大量的冰川和积雪,形成了南疆地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补给源与重要的“固体水库”。1
东北部有我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部是我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