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苦旅】在德法文化的熔炉中畅游,探找信仰的真谛

原标题:跟着德国“圣经旅行社” 在阿尔萨斯欢度圣诞

作者:高蓓明

 

2018年12月的23日至28日,我们跟着德国“圣经旅行社”去了法国的Elsass(阿尔萨斯)地区欢度圣诞节,Elsass的首府斯特拉斯堡的圣诞市场闻名于世,特别是那里的彩灯富有特色,整个老城布满了古老的木结构民居,沟渠纵横,还有许多著名的小吃,是欢度圣诞的优选地。

这是一次经历丰富收获满满的旅行,愿意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也借《华商报》的一角,向各位在德同胞致以新年的问候,祝大家在2019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学业顺利,心想事成!!!

 

撕裂的历史,痛苦的灵魂
 

历史上Elsass这块肥肉被欧洲列强抢来抢去,曾经做过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的领地。看看它的地理位置就能够明白,Elsass现属于法国,右边是德国,中间只隔了一条莱茵河;下面是瑞士。再看一下它的近代史:

——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依《威斯特伐利亚和约》Elsass割让给法国,直至路易十四时代的1871年被法国完全吞没

—— 1871-1918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普鲁士(今天的德国)

—— 1918-19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重新被法国吞并

—— 1940-1945 被纳粹占领,属于德国,

—— 1945德国战败,之后Elsass重新划归法国

近代Elsass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许多沧桑,在Hohkönigsburg、Eguisheim和Soufflenheim我们听当地人讲他们的故事,亲身的经历,有着切肤之疼:一会儿学法语,一会儿学德语,精神漂泊,灵魂不得安宁。幸好,现在年轻的一代没有这种痛苦,他们认同和接受了法国文化。

小镇Schlettstadt是圣诞树的发源地,这里的圣诞树不是放在地上,而是吊在屋子顶下,以节省空间。

 

23日晚我们坐大巴游历了斯特拉斯堡的新城,所谓新城是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建立起来的,数十座雄伟的建筑,在夜色中灯火辉煌。我在心里想,如果这里属于德国,该是多么得好啊!但是当地人是怎么想的?历史上,Elsass人忍受不了各国的拉扯战,曾经发起过一个运动,叫做《请尊重我们的意愿》,但是没有人想听。

不久前,在斯特拉斯堡的圣诞市场上,有恐怖分子开枪射杀了无辜的人群。我们这次去的时候,还在原发地看到许多纪念的纸片、花朵、照片和蜡烛。人类不需要战争,需要和平。

恐怖分子袭击斯特拉斯堡圣诞市场的凶案现场

 

“圣经旅行社”的来历
 

德国旅游市场五彩缤纷,大家都来分一碗羹。而圣经旅行社则是其中的另类,就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它建于1962年,当年第一场旅行是为了依据圣经中的故事,去中东寻找踪迹。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到耶路撒冷。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没有旅游大巴,有些路段只能坐出租车去。当年的主题是《圣经考古教育课程》,在Kurt Speidel的领导下,团队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当初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圣经;而当年的客人也是为了想要亲眼看看圣经故事发生的地点。后来,参加过这些课程的人,带来了许多朋友,同时也介绍给自己的教会,因而有了团队旅游的需求,这样,圣经旅行社就正式诞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目的地也不断地扩充到节目中,80年代起,旅行地就不仅仅限于同圣经有关的地点,扩充到了有基督教文化背景的欧洲各地;后来又补充进了世界各大宗教的地点。70年代起,还增加了游轮旅行,1989年起同奥地利天主教圣经机构合并,团队更加充实完整。如今圣经旅行社的内容包含了所有的领域:文化、宗教和历史。

圣经旅行社赠送的礼物—-诗歌本、圣诞节小册子《我带给你们喜乐》、书签《圣女奥迪莉亚》

 

宗教信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当地人民的面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这些节目的内容,同圣经旅行社开办的初心并不矛盾。他们的办社宗旨是推动“在主里面合一的普世教会”(Ökumene),而不是将天主教新教以及其它教派严格区别。只要你愿意,任何宗教背景的人都可以参加他们的节目。他们走的是中档路线,旅馆、大巴、饭店,都选择中等档次,因而价格比较实惠。

鲁道夫是这次行程的导游,也是一位退休的牧师。我们这次在Elsass的旅行,有两个早上去了教堂做晨祷,唱诗。24日晚上,吃晚饭前,牧师带领大家祷告,唱歌。他给每人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张意大利教堂的天顶画,有三个王者或称智者,在圣诞夜给玛利亚送去礼物。那个时候对三王很重视,对牧羊人却不重视。(圣经中,他们都在耶稣出生的那晚去看望了玛利亚)。图中的玛利亚,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开着。这种表达形式今天很少见,闭着的眼睛代表玛利亚在内心深思,开着的眼睛代表玛利亚注视着世人。25日上午没有活动,让愿意去教堂做礼拜的人可以自由选择。28日,回程的车上,鲁道夫带领大家唱诗歌祝祷,祈求安全返德。

2016年时我们就同德国基督教女主席Margot Kassmann随圣经旅行社坐游轮游北欧,主题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北欧的影响》,每天早上以晨祷祝福开始,在睡房里还没有起床,就能听到广播喇叭里为我们念经句。周末还有敬拜,就如同在家乡的时候一样,保持着信仰的习惯,同时还有团队成员之间的聚会交流,这一切都让信徒感到暖心。

参加圣经旅行社的节目,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信任感,我感到舒服愉快。

伊森海姆祭坛画
 

27日我们来到了有“法国小威尼斯”美称的Colmer,直接去了美术馆“Unter Linden”。这个博物馆因伊森海姆祭坛(Isenheimer Altar)而世界闻名。城市的美丽,在伟大的艺术作品面前,不值得一提。前一天晚上牧师组织我们看了半小时的有关影片,对要观看的“伊森海姆祭坛画”有了总体印象。这幅画的时间跨度从1513年至1516年,对于画家Matthias Grünewald,世界了解得很少。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伊森海姆祭坛画,是多幅的宏伟巨构,包括耶稣诞生、受刑、复活以及圣安东尼故事等6幅图画,皆属精品。

2011年10月3日,德国《华商报》的第二届联谊会期间,与会者到Colmar的美术馆“Unter Linden”参观,导游在介绍博物馆收藏的名画“伊森海姆祭坛”(Isenheimer Altar)。华商报档案照片

现代艺术家包括毕加索、表现主义画派等,都在他的画里面找到过精神养料。他画的人物活灵活现,脸部表情和手指的表现力很强,有夸张的长度和弯曲,衣纹的皱褶表现得美丽生动,构图讲究,寓意深刻,色彩包含了全部的彩虹。他的人物不一定表达出理想的完美主义,却十分接近真实的世界。他的画有超人的想象力,在五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简直不可想象。他一定接触过许多生皮肤病的人,他画的耶稣受难的场景,就如同一位长满了痂苍的皮肤病人一样。他那个时代有许多恐怖的疾病,所以他的人物里有些手脚都被病菌异化掉了,令人恐怖。我最喜欢的是“天使音乐会”,那上面的天使笑容满面,衣着华丽,弹着琴,空气中弥漫着霓虹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手指,还有那种欢乐的气氛,没有一个画家能够达到这种水准。他所用的颜料,都是自己用金属和矿石调制的。

1631年,在三十年战争中的混乱中,瑞典人偷走了他的一部分祭坛画,在海上航运时碰到灾难而彻底地毁灭掉了。今天,他的一幅画保险费就需一亿欧元。他的画存世很少,却属于最有价值的欧洲文物。他画的主题都是带有宗教性质的。现世大约还有六福祭坛画、21幅单画、5幅礼拜画以及35幅草图保存着。很幸运,我们在这次旅行中看到了他最美的祭坛画。

大公的女儿奥迪莉亚
 

Elsass地区有一座圣山叫Odilienberg,这座奥迪莉亚山上有一座修道院,系Elsass地区的著名公爵Eticho的女儿奥迪莉亚建立,这是著名的朝圣地,特别是盲人的福地,法国人在圣诞节期间,全家老小都来这里朝圣,非常热闹。

大公的女儿奥迪莉亚出生于公元7世纪,出生的时候是瞎子,他的父亲想要一个儿子,又见这个女孩有残疾,就起了心想把她杀了,她的母亲趁人不备偷偷地把她送到修道院里。12岁那年,她在修道院里接受主教 Erhard von Regensburg的洗礼,眼睛明亮了。她的弟弟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请求她回家。于是她离开修道院,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但是他的父亲仍然不喜欢她,为此同他的弟弟吵了起来,盛怒之下,把她的弟弟给杀了,于是她只好躲在一个山洞里。后来,他的父亲承认了错误,同她重新和好,送了她一座山,让她可以建立一所修道院,也作为她可以永居的地方,这就是现在这座奥迪莉亚山和修道院。

山脚下有一股山泉,据说是奥迪莉亚为了帮助生麻风病的人,用她的手杖击打山岩而流出来的。奥迪莉亚死后,大家都来朝圣,得病的盲人用山泉洗眼睛,又重见光明。

这里风景优美,有云海和森林。山脚下有修女们的墓地,我们去拜蔼了;但是没有去寻找山泉。山上还建了二座小教堂,一座叫“眼泪”,一座叫“天使”,可惜都没有开放。这里的山岩很特别,有多种颜色。我们在二个小时的逗留期间,除了参观奥迪莉亚的墓棺外,还去森林里走走,虽然没有见到泉水,但是闻到了这里新鲜的空气。在这种有灵气的地方走走,应该是有福的。

有一种祷告叫奥迪莉亚祷告,在去奥迪莉亚的山路上,牧师鲁道夫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做了这样的祷告:

O Gott, Du Licht der Völker,

Du hast die Hl. Ottilia durch

Wunder verherrlicht und der

Blindgeborenen im Hl. Sakrament

der Taufe das Augenlicht gegeben.

Wir bitten Dich nun vertrauensvoll:

Schenke uns auf ihre Fürbitte hin

die Gesundheit des Leibes und

der Seele, damit wir hier

in diesem Leben mit den Augen

unseres Leibes in der Schöpfung

die Spuren Deiner Weisheit und Liebe

sehen können und dereinst

im anderen Leben Dich selbst

unverhüllt schauen dürfen ohne Ende.

Durch Christus, unseren Herrn.

 

歌德轶事
 

最后一天在返回德国之前,我们去参观了一家传统的陶罐作坊,那个小村叫Soufflenheim,作坊的名字叫Ludwig,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德国的,这里的老人还在讲德语。小村以制作陶罐闻名,目前只剩下15家作坊了,从取土、刷洗、制胚、烘烤、上色、彩绘,都是手工活,不轻松。

Elsass美食《乱锅炖》

 

这里离Sessenheim很近,当我们的车子经过那里的时候,牧师鲁道夫给我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1770-1771年,德国大诗人歌德在Elsass的斯特拉斯堡读法律,1770年的秋天,他同朋友来到Sessenheim牧师家里做客,在这里爱上了牧师的女儿Frédérique Brion。这个牧师研究建筑,太太年轻时是个美人,他们有四个女儿,讲德语,穿着传统的德国衣裙,当她们出现在歌德前面时,好像这个小村庄里有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一般,歌德立刻爱上了其中的三女儿Frédérique Brion。在与弗里德里克第一次会面后,歌德这样记述:

“她苗条而轻盈,仿佛什么都没有穿,她走起路来时,两条又粗又长的棕色辫子把脖子衬托得格外稚嫩。她那蓝色而明亮的目光四处张望……仿佛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可以不存在;草帽挂在她的臂膀上,第一次同她见面,我一下子就能够看到并认识她的优雅与可爱,这对我来说真是个莫大的愉快。”

歌德的青年时期的恋人之一Frédérique Brion。网络图片

 

歌德从1770年秋天直到来年的8月都常常来Sessenheim逗留,写下了许多爱情诗句,牧师夫妇对二个年轻人的浪漫故事很赞成,眼开眼闭,任由他们。这二人在莱茵河的小岛边划船、唱歌、烤鱼,有时还能找到吉卜赛人为他们跳舞。1771年8月7日,歌德最后一次去见他的恋人Frédérique Brion并与之告别,怀着歉疚的心,歌德在以后他的作品中常常提到这段情事。Frédérique Brion对这段恋情无法自拔,一生没有结婚。

歌德最著名的诗歌《荒地上的野玫瑰》就是在这段恋爱时期写成的,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原文,着实让我在心中想了又想,用我们在文革中长大的一代人眼光来看,它就是“黄色诗歌”。但是歌德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化背景同我们不一样,更何况这首诗歌表达了少年情怀,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欢,最后我心中的许多问号都被时间收了回去。

歌德诗歌《荒地上的野玫瑰》

(周学普版)

男孩看见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开真鲜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觉欢喜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说我要采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说我要刺你 使你常会想起我

不敢轻举妄为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终于来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着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分享: